北京地铁人脸识别
相信不少市民都听说了北京地铁人脸识别这则消息,地铁是许多市民出行的重要工具,那么北京地铁人脸识别能否减少乘客等候时间呢?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下北京地铁人脸识别相关信息吧。
北京地铁人脸识别
地铁大客流风险分四个等级
为了应对不同的情况,客流风险等级分为四等,安保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预案。车站设计客流量每小时3万人以上人次的为一级,为重点控制站。2万到3万人次换乘枢纽站为二级。2万人以下人次的是三级和四级。昨天的突发情况,乘客滞留严重,有效的疏导乘客选用地面交通工具和临时性封站是最有效的方式。毕竟,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较大的人流存在的安全隐患就越高。
会"数数"的人脸识别监控
与之前地铁监控不同的是,这种体积更为粗大的监控摄像机实现了人脸识别功能,主要是针对客流较大的换乘站。此外,人脸识别监控系统还会计算客流密度,通过统计客流数值,一旦超过限定将会自动报警,提示增加安保及疏导力度。
乘客出入地铁证明至少被拍3次
质监部门近日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技术要求》地方标准征集意见中指出,针对地铁内的视频监控系统,在乘客出入设施的全过程中,应不少于3次拍摄正面图像。目前地铁车厢内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而车头与车尾也应安装利于监视列车外部区域的监控摄像机。
地铁物防设施-屏蔽门
近几年北京新贯通的地铁安全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北京老地铁1号线、2号线和13号线加装屏蔽门工作在有序进行中。毫不夸张地说,每年北京地铁2号线都会发生乘客卧轨事件,不仅延误了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且人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防护。因此,新《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地面、高架车站站台均应采用屏蔽门系统。地面行车区间线路两侧应设立封闭屏障,封闭屏障高度应不低于2米,并具有一定的防人为破坏能力。封闭屏障的结构形式应具有通透性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加强人防巡逻机制
北京老地铁线路在屏蔽门还未完全安装到位的情况下,已经实现了人防巡逻机制。乘坐地铁2号线的朋友不难发现,当一班列车驶出站台后,会有一名工作人员在黄线后走动,提醒乘客候车时站到黄线以内的安全地方。新规范中也建议,400米设置1个有人职守的保安岗亭。
地铁监控系统升级,无论是否针对昨天的突发情况,还是针对北京轨道交通的压力,随着中秋与国庆的临近,进京人口将随之增多,地铁监控系统能否为平安北京贡献微薄之力,这需要时间去证明。轨道交通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将有效控制客流量,将风险降到最低。
需要提示的是,除了管制刀具、防狼喷雾外,发胶、洗甲水、花露水等日常用品也是禁止携带进入地铁站的,这主要是由于其中有助燃物质,经过专业测试,遇到高温高压可能会爆燃,危害乘客安全。白酒则是限带物品,可以携带2公斤以下约四瓶的数量。
据介绍,目前地铁禁限带物品目录、标准是试行,根据实际条件,目前也准备对目录相关物品进行一定调整,如市民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花露水是否可以不完全限制,而是设置一个可携带的最低剂量,目前正和相关部门进行研究调整。
以上是小编关于北京地铁人脸识别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