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端午
舌尖上的端午
不少网友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特点,食物偏咸的北方包粽子是甜的,食物偏甜的南方包粽子却是咸的。老家浙江的徐女士说,在她老家粽子都是咸的,其中肉粽的做法是糯米拌油、酱油、盐,中间放腌好的肉丁,肥瘦都有的五花或者排骨最好。这种传统的食物到了一些吃惯了甜味粽子的人这里,反而不太容易吃得惯了。
要说与众不同,网友“半仙儿”告诉记者两种粽子,简直让人们开了眼界。他说,他曾吃过韭菜馅的粽子,“就掺了些韭菜,像饺子馅那样还有肉,味道一般,凉了就很不好吃了。”
在记者的采访中,韭菜馅的粽子被受访者们一致认为最出乎意料。
无论老家的粽子是甜味还是咸味的,网友在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如今的粽子不如以前的好吃了。“小时候的肉粽子好吃,馅大,便宜,现在正好相反。”一名市民说。网友“塘蟹”说:“为什么吃不出家乡粽子的清香呢?理由只有一个:粽子被商业化了!在农村一锅粽子要煮十几个小时,被商业化后为了出量,只是被煮熟而已!”
与之相比,让人们怀念的味道就是那最原本的粽子味:“还是最初的味道好,家里每年都会自己包粽子,吃来吃去还是自己家的红枣的粽子最好吃。”
舌尖上的端午:各地粽子
提起端午美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粽子。事实上除了粽子外,各地都有各自的端午美食,身为资深吃货的小编搜罗了全国各地的各色美食,如果你不能一尝口福,那就跟小编一样,过过眼瘾吧!
煎饼
“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端午节时,河南人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其它食品,像油条、麻花、麻叶、煎饼等,都是人们常做的节日食品。在众多的食品中,糖糕、菜角以及煎饼又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其中,煎饼更是受到河南人的喜爱,而且十八地市各有各的特点,如周口就比较偏爱煎饼,种类也很多,有小米煎饼、小葱煎饼、韭菜煎饼……
黄鳝
吃黄鳝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大蒜蛋
吃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雄黄酒
雄黄本属矿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问,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打糕
吃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