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www.huochepw100.com

高铁“动脉”助推“新城镇化”

2013-01-09 12:04:51 火车票预订

  高铁网的建设,不仅使我们乘坐火车更舒适、更快捷,而且通过高铁建设,使人流和物流更加舒畅便捷,从而实现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推动内陆地区工业化的发展,使得我们“新城镇化”路径有产业经济的依托,避免走入“城镇化=房地产化”的误区。

  2012年12月30日,北京市四条地铁线同时开通运行,尽管还没有马上感觉到路上的交通压力减轻了,但这几条线路的开通,一定让沿线的市民出行多了个方便的选择,也为2013年舒缓北京交通拥堵,多了一份期待。

  与2012年北京新增轨道交通相对应,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版图,交通的压力又何尝不是一个“超级大城市”。每年春运的时候,在外来人口众多的南方城市,各交通枢纽人山人海,广州每日刷新的旅客输送量常常达到惊人的数十万。年年春运,数亿的人口在中国壅塞的交通“血管”里流动,“交通”成了归乡游子不得不面对又无比痛苦地的梦魇。

  2012年随着被停工近一年的高铁建设重新启动,我们又看到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希望。特别是随着哈大、京广等高铁骨干路线的全线贯通,国民看到了壅塞的交通“血管”将顺畅的曙光。

  高铁建设当然存在各种问题,比如饱受诟病的腐败,但铁路部的腐败不是因为高铁建设的原因。我前不久参加一个小型经济沙龙。沙龙邀请了一位退休的前副部级官员做主题演讲,讲到高铁建设的腐败时,这位高级官员说“刘志军的腐败不是刘志军的问题,是我们的体制问题。任在座的每一个人,如果处在刘志军的位置上,都可能犯和他一样的错误。”他的讲话激起与会者的普遍共鸣。

  诱发腐败的根本原因没有改变之前,我们当然不会指望能靠抓了刘志军,铁路建设就能气朗风清。但大部分的人还是期待中国高铁网早日实现覆盖所有人口5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的目标。而高铁网的建设,不仅使我们乘坐火车更舒适、更快捷,而且通过高铁建设,使人流和物流更加舒畅便捷,从而实现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推动内陆地区工业化的发展,使得我们“新城镇化”路径有产业经济的依托,避免走入“城镇化=房地产化”的误区。

  我查阅了一下京广高铁沿线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数据,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京广高铁贯穿的五省一市(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国土面积94.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9.8%;2011年GDP总量15.96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34%;总人口4.1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这样的三个指标很符合我们经济地理的分布特点。但如果细分到每个省的情况,我们会看到,不论是人均GDP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从广东开始一路向北,逐渐降低,河北最低,之后到了北京又翘了起来。这在省会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以人均GDP来看,广州9.7万元,一路往北递减,长沙7.98万元、武汉6.95万元、郑州5.69万元、石家庄4.01万元(不到广州的一半)、北京8.16万元。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广州3.44万元、长沙2.65万元、武汉2.37万元、郑州2.16万元、石家庄2.05万元(约为广州的60%)、北京3.29万元。

  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剔除北京作为首都吸纳全国资金和资源的特殊因素外。越往南方,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但经济发达的同时,也意味着南方的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在提高,最典型的是土地价格和人工成本,而这些要素价格的提高已经使得广东原有的产业格局不能适应成本要素的变化,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寻找新的、要素价格能适应产品利润水平的地方。而且,广东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也在着力推动产业升级,用深圳市领导的话说,那是要“腾笼换鸟”。这些被深圳、东莞等地方换出来的“鸟”要不往南飞到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等地方,要不往北飞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内地省市。

  那么,内地能否引来这些寻找新巢的“鸟”,除了内地土地、人工等要素价格有优势外,还必须有能够快捷的贯通全国的物流系统。高铁沿线的城市无疑是最有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以经济最落后的石家庄为例,高铁开通前,特快列车29小时到广州,高铁开通后6个多小时就到了,石家庄到广州的物流效率提高了五倍。而石家庄的人工成本只有广州的60%,这样的成本优势,当然足以吸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到石家庄这样的地区来发展。

  随着2012年年末京广高铁的贯通,加之已经建成的京沪、哈大高铁,我国“四纵四横”骨干高铁网的“四纵”已经完成了“三纵”。2013年还将会有几条重要的骨干路线和支线高铁建成。支撑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所必须的高效能资源流动的“经济动脉”正渐次清晰。完整的“经济动脉”将使得处于经济高地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自然流向内地,从而推动内地城“工业化”发展。

  十八大之后,在“新城镇化”首先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思想指导下,个别地方已经有苗头要通过加快为“农民工”换户口簿的方式实现“市民化”。这是在我们原来畸形的“二元户籍制度”下实现“城镇化”的一种形式,但肯定不是“城镇化”的真实内涵。要实现社会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城镇化”,必须是以工业化发展为基础。在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资源存在较大落差的情况下,交通和物流的发展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

  因此,对于刚开局的2013年,完成规划中的高铁建设显然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经济目标。而且这个目标的实现不是基于“基础建设推动GDP”的算术加法,而是基于通过物流改善推动区域经济资源流动、推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发展,从而实现城市文明覆盖农村和农村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会化大生产的“新城镇化”目标

●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
相关阅读
  • 公路资讯
  • 铁路资讯
  • 天气资讯
  • 公交资讯
  • 酒店资讯
  • 春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