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www.huochepw100.com

高铁系列:被高铁改变的生活

2013-01-09 13:51:35 火车票预订

  从“马车时代”,到“汽车时代”,再到陆地飞行的“高铁时代”,古往今来,任何交通方式的演进、嬗变,都会给人们的观念带来相应的改变。现在,高铁正在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继郑西、郑武高铁开通后,郑州至北京的高铁也将于12月26日开通。这一消息,让郑州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李惊雷异常兴奋。

  她认为,高铁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变化,更颠覆了人们原有的时空观念。现在人们出行时,对距离的理解将不再是空间距离,而是用时间长短作为衡量标准的时间距离,其中高铁将是最为重要的一把标尺。比如,郑州至北京高铁开通后,人们再谈到郑州到北京有多远时,很可能不再讲有近700公里,而是用2小时30分钟取代。

  正如美国《新闻周刊》所说,高铁改变了“人们对其居住的大陆的看法”。

  从时速250公里的中国铁路D时代,到时速300公里以上的中国铁路G时代,普通百姓的活动空间在无形中放大,出行方式、居住观念、工作环境和旅游目的地等,也将随之改变。

  “天下为家”渐成共识

  11月17日,《中原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其中提出构建“米”字形发展轴,并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重点开发地带,所依托的正是以高铁为代表的铁路网。

  在发展轴沿线的众多城市,都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这些城市里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将高铁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天下为家”的理念将逐步成为共识,“高铁将影响人们买房置业、投资创业的城市选择。原来最想在家附近创业,现在可能最想在条件最充分的地方创业。”

  其次,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宋向清说,方便快捷的高铁将给人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欣赏美景,而不是被动地将大量时间停留在车上。

  第三,高铁将破解长期困扰中国的交通难题——春运。宋向清认为,高铁大容量、高频次、快速度、严秩序,将使春节期间运能提高50%以上,大量希望回家过年的国人,将有望从此告别想回回不了、想见见不到的尴尬。

  事实上,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以及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早上广州喝早茶、午餐武汉吃鲜鱼,晚上郑州品烩面,清晨北京看升旗”成为了可能,众多普通群众的生活将会因此而改变。

  选择之变

  高铁成为出行首选方式

  高铁,对您的生活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又是哪方面的影响呢?

  从11月中旬起,某报联合大河网,在大河论坛发起了有关高铁改变生活的网络调查,众多网友参与其中,讲述自己的高铁故事,诉说自己的乘车体会。

  为了更直观地见证高铁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连续在郑州东站和郑州火车站蹲点采访,并于11月23日先后乘坐G855次郑州东至信阳东、G546次信阳东至郑州东的高铁列车,随车采访了众多乘客。在G546次列车第5、第6车厢,现场发放了89份调查问卷,回收了87份。通过受访者们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高铁生活方式”的浓缩图景。

  在全部87位受访者中,乘坐过“两次至五次”和“五次至十次”高铁的乘客分别占38%和25%,“首次”乘坐高铁和乘坐过“十次以上”的乘客各占21%和16%。来自信阳的褚永利表示,自己在郑武高铁开通后已乘车十几次,高铁已经成为出行的首选方式。

  面对“乘坐高铁出行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公务出差、旅游休闲和探亲访友三个选项排在前三位,分别占到了32%、24%、20%。而个人经商、异地求学、双城生活分别占11%、9%和4%。来自北京的高焕威表示,高铁让“出差一族”更加轻松。

  高铁对自己生活有多大影响?55%的受访者选择“影响很大”,19%的受访者选择“根本性改变”,另有16%和10%的受访者选择“影响不大”和“没有影响”。可见,认为高铁正在改变自己生活的受访者超过七成。来自武汉的张玲表示,高铁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更多选择,活动范围也扩大了很多。

  截取采访中的一个个“镜头”,可以看到,一种叫做“高铁”的生活方式,正在为人们打开一扇扇崭新的大门。

  生活之变

  高速轨道延伸无限可能

  镜头之“生活”

  一条高铁,家在这头,单位在那头

  12月10日上午9点13分,G2002次高铁准时抵达终点站郑州火车站。大河网网友“大郑东”提着公文包走出车厢,赶赴位于郑东新区CBD的公司上班。

  最近两年多以来,他的每个周一早晨,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

  今年40岁的“大郑东”家在洛阳,是大河网大河论坛中一位活跃的网友,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三年多以前,他来到郑州经营一家IT公司。而他的家人因为工作、上学等原因,仍留在洛阳生活。

  在郑西高铁开通之前,“大郑东”每次回家乘坐长途客车需要2个多小时,乘坐普通火车也需要近两个小时。交通不便加上业务繁忙,他一般一个月才回家一次。

  2010年2月,郑西高铁开通后,郑州和洛阳一下子被拉近到只需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大郑东”也有了更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每周一,他都乘坐最早一班高铁来郑州上班;每周五,他则会乘坐晚上7点多的高铁返回洛阳。

  有一个周五,他刚回到洛阳的家中,就接到一位郑州客户的电话,说有一单重要的生意要谈。“大郑东”马上乘坐高铁回到郑州,最终做成了那单生意。

  今年9月28日,郑州东站启用后,“大郑东”回家更方便了。从他的公司到车站只需10分钟。即使不是周末,他也可以抽空回家一趟。

  作为一位“资深”乘客,“大郑东”经常能在高铁上遇到一些熟悉的面孔,细一打听,还真有不少和他一样“生活在洛阳、工作在郑州”的高铁“钟摆族”。同时享有郑州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洛阳较低的房价,是“钟摆族”们乐此不疲的原因。

  问他是否一直会持续这种“双城生活”,他笑了:“我相信郑洛之间的高铁班次会越来越多,票价也会越来越低,甚至实现‘公交化’。到那时,郑洛都‘融城’了,我这还算‘双城生活’吗?”

  事实上,高铁带来的全新速度,让原本看似遥远的两座城市,变成了一个“社区”。随着京广高铁的贯通,在更多沿线城市之间,选择像“大郑东”一样的“钟摆生活”,正在成为可能。

  镜头之“爱情”

  一条高铁,架起一座甜蜜鹊桥

  12月13日12点半,正值午休时间,郑州东站一楼大厅南侧的售票处内,只有一个售票窗口开放,四五名乘客正在排队买票。

  一个20多岁的女孩快步走进大厅,向售票窗口前望了一眼,就直奔右侧的自动售票机。她拿出了几张纸币和身份证,一分钟后取出了一张高铁车票。

  这位女孩叫沈晓丽,今年23岁,是郑州市商都路附近一家装饰公司的职员。“明天下午去信阳找我男朋友。”小沈有些羞涩地说。

  小沈和男朋友是在郑州上学时认识的,去年两人毕业后,小沈留在了郑州,她的男朋友在老家信阳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从此,一对小情侣变成了“牛郎织女”,要想跨越两座城市之间300多公里的距离,火车成为他们首选的交通工具。

  郑州与信阳之间,乘坐普通列车需要3个半小时,乘坐动车需要2个半小时。小沈算过一笔账,加上在两个市区的路程,她每次去看男朋友,花在往返途中的时间就有10个小时。

  最初,两个年轻人不辞辛苦,每半个月去看对方一次;慢慢地,这种奔波让两人都有点吃不消,逐渐变成了一个月甚至两个月见一次面。到后来,两人甚至对这段异地恋情能否维持下去产生了动摇。

  9月底,随着郑武高铁的开通,情况变得不一样了。小沈和男朋友相聚的频率又恢复到了半个月一次,甚至有时每周都会见面。这天是周四,小沈趁着中午休息,从公司骑电动车十几分钟就赶到东站,提前买好了第二天的车票。只需要1小时20分钟,高铁就会将小沈送到信阳。

  “往返一趟,少花了6个小时。”更重要的是,现在小沈觉得,“异地恋”不再是个问题,“我们还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一样,想见到对方,随时都可以过去。”

  搭乘飞驰的高速列车,像小沈这样的现代版“牛郎织女”们终于告别了“天河”阻隔的苦涩之恋。

  镜头之“出差”

  因为高铁,他终于能睡个懒觉了

  11月23日晚9点左右,在广州南站开往郑州东站的高铁G546次列车上,有的乘客正在把玩着自己的手机,有的在轻声的聊天,也有的已经在打盹。而35岁的张峰正趴在自己座位前的小桌上,用笔记本电脑整理着一份文案。

  张峰是一家医药企业驻郑州的客户代表。当天早上他被派往武汉出差,此时正返回郑州。

  因为业务关系,出差对张峰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我一年到头在办公室里待的时间,还没有在出差路上多。”漯河、驻马店、信阳和武汉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

  以前去武汉出差,坐普通列车要6个多小时,后来有了动车,也需要4个半小时。那时候,张峰要早上6点就去赶火车。即使当天事情办完,张峰也会选择在武汉住一晚上,否则就只能选择在火车上熬一宿。这样的日子久了,张峰越来越“讨厌”出差。

  今年9月底,当郑武高铁开通后,张峰终于松了一口气。到省内的漯河、驻马店等地出差,如果事情顺利,半天就能跑一个来回。即使要去武汉出差,他也终于能睡个懒觉了。两座城市相距近550公里,坐高铁只需2个小时左右,这让张峰能从容地安排自己的行程:在家吃过早饭,然后去车站乘车,下午办完事再乘高铁返回,还不耽误和家人一起吃晚饭。

  这天,因为在武汉办完事后跟几个朋友聚会,张峰推迟了返郑的行程。晚上8点多在武汉坐上G546次列车,10点多就能到郑州。因为第二天是周末,张峰在车上把一份原本要回去加班整理的文案提前做好。“明天可以和家人一起度周末啦。”张峰轻松地说。

  高铁为工作和生活之间,划出了一道清晰的界限,“出差一族”的脚步越来越轻松。

  镜头之“工作”

  结缘高铁,他一天“游走”在五个车站

  12月11日上午,在郑州东站一楼大厅内,一排排崭新靓丽的高清广告灯箱,像一道道流光溢彩的画廊,吸引了众多乘客的目光。

  看着被打扮的绚丽多姿的东站大厅,还有那些流连其间的乘客,有一个人心里乐滋滋的。他叫宋相才,是高铁新媒体建设者中的一员。

  自从2010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巨资独家买断了郑州东站及郑西高铁广告十年经营权,作为大河全媒体公司高铁媒体建设部经理的老宋,便开始了每天穿梭于各个车站之间的高铁生活。

  这天早上七点多,他离开家来到郑州东站,带领几名工人在站内更新广告画面。忙到下午两点多,他又乘坐高铁赶到洛阳龙门站,在现场规划新的施工点位。下午五点多,他又乘坐高铁赶回郑州火车站西出口,继续规划新媒体点位。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家。

  “郑州、灵宝、巩义、洛阳、三门峡。”老宋说,最多的时候,他一天之内分别在这五个城市的车站里工作过。

  大型灯箱安装是高铁新媒体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最辛苦的环节。出于安全考虑,施工只允许在每天列车全部通过后的“天窗点”内进行。这个时段一般是在深夜11点至第二天凌晨5点。此前一周,老宋就带领十几名工人在洛阳龙门站连续工作了两个通宵。

  在接触高铁新媒体之前,老宋几乎没有坐过高铁。如今,乘坐高铁已成为他每天工作的一部分。“不瞒你说,坐高铁已经坐烦了。不过一听到客户、乘客夸咱新媒体漂亮,那种成就感让我把累和烦全忘了。”

  在高铁的带动下,众多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很多人也像老宋一样,开始了与高铁结缘的崭新事业。

  镜头之“旅游”

  因为高铁,“宅女”变“驴友”

  11月23日晚十点半,来自武汉的梁晶第二次踏上了郑州的土地。两个多小时前,她刚告别了武汉的家人,坐上了G546次高铁。而此时,她的姨妈已在郑州东站出站口前翘首等待她的到来。

  梁晶今年24岁,是武汉一家公司的文员。用她的话说,自己有点“宅”,业余时间总喜欢待在家里。几年前,梁晶的姨妈从武汉搬来郑州生活,多次邀请她到郑州玩,她都因为路途遥远,一直没有成行。

  今年9月郑武高铁开通后,看到身边不少人都尝到了高铁出行的甜头,加上姨妈的盛情邀请,梁晶终于在此前的一个周末,乘坐同一班高铁来到郑州。

  对于喝着长江水长大的梁晶来说,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直充满着神秘色彩。初到郑州的第二天,姨妈陪她去了黄河游览区,梁晶终于圆了一睹黄河风采的心愿。而少林寺之行,则让她对这座“久闻大名”的千年古刹多了一份亲切感。

  一周后,她再次利用周末乘高铁来到郑州。“本来还想去洛阳玩玩,不过有了高铁,以后随时都可以去,这次还是要先好好陪陪姨妈。”梁晶说,高铁让她喜欢上了旅游,更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一提起未来的规划,梁晶笑逐颜开,“高铁这么方便,轻轻松松就可以当‘驴友’,想去哪里去哪里?”随后她开始扳着指头数着近几年要去旅游的地方:长沙、西安、北京……

●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
相关阅读
  • 公路资讯
  • 铁路资讯
  • 天气资讯
  • 公交资讯
  • 酒店资讯
  • 春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