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为旅客提供周到服务
“不用客气,祝您旅途愉快。”对施凤英来说,这样的回话,每天都要重复上百次。她是南京火车站和南京南站“158”雷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这个服务站,共有9名工作人员,每天都在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周到的服务。
“158”,谐音“义务帮”。这个服务站是南京火车站专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服务的。“158”前身是军人母婴候车室,始于1968年建站初期,2000年3月26日正式成立,名为“158”工作室,在全国铁路系统属首家。京沪高铁开通后不久,更名为“158”雷锋服务站。
近日,笔者走进了这个服务站。
“她们的贴心细心让我感动”
“身为盲人,我很怕出行,尤其怕坐火车,但自从认识了‘158’的工作人员,我觉得坐火车不难了。”张英林说。
张英林是河南新乡人,目前在南京手佳盲人按摩中心工作。小时候为了治病,他曾独自坐过火车,可怎么进站上车、到站了怎么走出站台,对他而言都太难了,一不小心就有掉落铁轨的危险。
2011年春节前,考虑到春运乘火车出行不便,张英林打算不回家过年了,但临时家中有急事,便匆忙赶到南京南站。一进大厅,张英林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走。
“你好,我可以帮您吗?”身穿红色制服的焦琳琳走了过来。得知张英林急着要买票回家,焦琳琳先把他搀扶到服务站的椅子上,然后去帮他排队买票。到了上车时间,焦琳琳还把张英林送上了火车。
“这是我的手机号码,您回南京时如果需要帮助,打我电话,我在站台接您。”临上车前,焦琳琳主动把手机号码留给了张英林。听到如此温暖的一句话,张英林的心难以平静,“素不相识,还主动想到了我回程出站问题,她们的贴心细心让我感动。”他说。
在“158”,这样的助人场景每天都在上演。黄吉莉、钱明洁为发生意外、囊中空空的伤残老人买票、买食品;叶慧和患癌症有轻生念头的女大学生旅客拉家常交朋友,为她捐款;孙燕光曾放弃休息送安徽山村的失散女童回家,走了十几里的羊肠小径……
45年浓浓温情不停歇
1968年建站伊始,“158”第一代领头人、全国劳模李慧娟和车站职工义务帮旅客提行李、送站上车,为旅客缝补衣服、寻找失物,学雷锋做好事蔚然成风;上世纪80年代,第二代领头人、铁道部劳模孙燕光用平板车帮年迈、残障行走不便的旅客拉行李,被旅客们亲切地称为“雷锋车”;第三代领头人施凤英带领一群“80后”为旅客提供服务;如今,第四代领头人黄吉莉又接下了这个重任。45年来,127位同事在此留下了“学雷锋”的足迹。
一年大年三十,包头开往宁波的列车上有位产妇临产。孙燕光和同事把产妇抬下车护送到医院。孙燕光挂号、拿药、送病人检查、打电话通知她的家人,一直忙到天亮。回到家,她顾不上和家人过节,一头扎进厨房为产妇准备吃的,匆忙中还切破了两个手指。简单包扎后,她带着营养品、水果和年夜饭,顶着漫天大雪送给产妇。
孩子年初一降生,孙燕光又亲手制作奶瓶保温袋等婴儿用品,顿顿为产妇煮鱼煮虾。由于孩子早产,需要在医院住上半个月,孙燕光顾不上和家人欢度春节,一有空就上街买母鸡、鲫鱼等熬汤给产妇补身子催奶。临别时,产妇的丈夫小谢握着孙燕光的手说:“孙阿姨,宝宝取名就叫谢南京!”
2000年,当时38岁的施凤英从软席候车室进入到“158”,孙燕光退休后,她便带着一群“80后”,挑起了“158”的大梁。2011年夏天,一位重症旅客倒在天桥上,施凤英扶他时,被那人吐的血溅了一身。人们见状纷纷远远地躲开,可施凤英一直将他扶到120救护车上。也是那年,一位残障老太太拉肚子,将大便拉在内裤上,施凤英把她领到厕所,为她换洗衣服。还有一位双腿缺失、浑身异味的乞丐,上下电梯不方便,施凤英干脆吃力地将他抱到电梯上……
“服务工作不投入感情是做不好的。如果把需要帮助的旅客看成是自己家人,你就不会嫌弃他们脏和丑。”施凤英常这样对自己的“80后”徒弟说。
铁路在发展,从普速时代的绿皮车、红皮车,到高铁时代动车组,“158”的服务也在与时俱进。
为了做好服务,“158”人人苦练绝技。上海至乌鲁木齐是全国铁路旅程最长、停站最多的线路之一,“158”的姑娘们总能一口气报出所有停靠站、到发时间,被旅客称为“活时刻表”。她们还自觉学习服务技能,外语、手语、心理学和急救法已成她们必备的基本技能。年轻的客运员蔡琳刚到“158”时,因无法回应聋哑旅客的求助,十分内疚,事后便和其他几个小姐妹一起跟施凤英学哑语,在家看英语电视节目,在互相网上看手语视频。
13年收到7000多封感谢信
“家里亲戚回家,都是老人又带了很多的行李,赶上春运回程高峰,软卧席候车厅里全是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了。‘158’主动把老人们带到站内休息,并一路护送上车。从小就挂在嘴边的学雷锋,我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感谢你们热情亲切的服务。作为一个南京人,我很骄傲。”
登录158雷锋服务站的新浪微博首页,笔者正好看到了这样一条感谢的留言,而工作站的服务人员,谁都不记得究竟是谁帮了这群老人。
“我们每天每个人都会为旅客服务几十次,忙得时候甚至上百次。”施凤英说。常常吃顿饭都吃不完整,没扒两口就接到通知,车站里有需要帮助的旅客,有时一顿饭分七八次才能吃完,“饭菜虽然冷了,但我们的心始终是热的。”她说。
自1968年至今,这个服务站共服务旅客40万人次,2000年至今收到感谢信7000余封,更多乘客通过其他方式表达谢意。
今年2月14日,盲人夫妇田登封和周华专程打车从打工的手佳盲人推拿中心来到“158”送喜糖,小两口笑着说:“我们常年来来去去的,‘158’的姐妹们给了我们那么多的帮助,就是我们的亲戚,办喜事哪有不请亲戚吃喜糖的道理。”
45年来,“158”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先后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先进女职工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用爱心感化更多人奉献爱心
爱心是可以被“传染”的。多年来,“158”姑娘们的爱心一直影响、感染着南来北往的旅客,激发起人们心中蕴藏的美好感情。
2006年4月,一名孕妇被“158”人员送到医院后不久生下小孩,3天后她坚持要回老家山西太原。那时车票十分紧张,车站想尽办法也只买到2张上海至太原的硬座票。无奈之下,“158”人员通过车站广播,询问有没有买到卧铺票的旅客和产妇换票。旅客们纷纷跑到服务台,要把自己的卧铺换给产妇……
以前,在南京站出租车候车区域,个别出租车司机见到“158”姑娘们扶着残障人士或生病旅客打车,经常从她们旁边驶过,不愿带客。后来,当的哥们看到这些姑娘们抬着轮椅上的旅客,要上下电梯跑500多米,也被感动了,一些的哥自愿把手机号码留给“158”,表示保证一个电话人到车到。
南京大学、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南京火车站建立志愿服务站,有的大学生为了方便到“158”当志愿者,自费在火车站附近租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血液中心等多家医院和医疗机构将义诊台摆到了“158”雷锋服务站内;南京林业大学志愿者协会、南京师范大学志愿者协会等多家公益组织也与“158”结成了公益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