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接近尾声铁路客流居高不下
2013-03-12 09:14:24
火车票预订
昨日下午,罗林背负行囊走出铁路杭州南站出口。这位安徽籍中年男子在党山打工已是第五个年头。当天,以“务工人员”唱主角的返程大军,比去年春运返程客流最高值40812人次还多500人次左右。
区春运办的春运工作日报表显示,春节假期结束上班的第一天,铁路南站返程客流从前一天的1.63万余人次,突然增加到3.86万余人次。第二天,返程客流量爬上了4万人次大关。随后几天,返程客流量与日俱增,24日达到45585人次。之后虽稍有回落,但每天的返程客流均有4.2万人次左右。
长运返程客流虽然未创下新高,但一直与去年的高峰客流8000至9000人次持平。萧山公交的日均客流量最高在24日,突破40万人次,之后一直保持在39万人次以上。
此次返程客流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像罗林这样,原先一直在萧山务工的外来务工者。第二类是不满意原工作单位而跳槽的。笔者采访到一对80后夫妻,他们去年在临浦,在返程的列车上打电话询问厂里提不提工资,得到的却是“不提”,他们下了车,不假思索就进了铁路南站售票厅买票准备去宁波。丈夫王奎军说:“宁波有老乡在,他们没回去过年,那边厂里要人,工资比这里高,还有夫妻房。”第三类返程客流为学生。目前各院校开学在即,学生纷纷返校。铁路南站开往下沙及高教园区的各路公交线路,天天繁忙异常,等待乘车的人排成蛇形长队,忙得公交司乘人员和站务人员吃不上正点餐。
据知情者介绍,像王奎军这样的第二代“打工族”,其求职观念与父辈们几乎完全不同,他们更多地考虑薪酬待遇、发展空间、工作压力等因素。加之像他这样的“80后”,已有了几年工作经验积累,“翅膀”确实也硬了,很容易跳槽,寻找更好的平台。而比“80后”略少的“90后”,年轻又有父母支持,经济上负担压力比较小,心态更加开放活跃。
●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