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旅客出行传递铁路正能量
又是一年清明时。古谚有云:“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承。”无论是回乡祭祖、扫墓还是祭奠革命先烈,都是家与国精神的凝聚与延续,都是一种血脉的认同。
除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外,清明假期处于人间最美四月天,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祭祖流、扫墓流、探亲流、踏青流交织,由此造成的清明出行客流激增也是刚性的。
继春运之后,清明运输是交通运输部门必须答好的又一张考卷。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火车是很多人缅怀先人、踏青旅游的首选交通工具。4月3日至6日的清明铁路运输,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挂牌成立后迎来的首个假日运输,这张答卷的成绩如何,社会高度关注。
数字是对铁路运能、运量的最直观的表述。清明4天,铁路日均运输旅客734.2万人,这一数值与今年春运峰值持平。其中4月4日,共有831.2万人乘坐火车出行,这是清明单日客流量首次超过800万人大关,也创下历年清明单日旅客发送量的新纪录。面对激增的客流,如何合理安排运能是铁路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
铁路部门采用大量增开临客以及加挂车厢等方式增加客运能力。动车组列车以其快捷、舒适等特点成为旅客的首选。动车组列车日均运量大幅提升,达到224.4万人,占全路旅客发送量的30.6%。
高铁是今年清明小长假运输的一大亮点。铁路部门用足京沪、京广、郑西等高铁的运输能力,实行高峰运行图,最大限度地组织动车组重联或大编组运行。主要高铁线路运量增势强劲,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和哈大高铁日均运量分别达到26.7万人、30.6万人和10.2万人。
假日运输,“公交化”运行的高铁备受旅客欢迎。上海三大火车站每天开行高铁动车组列车298对,早晚客流高峰时段,上海至苏州、无锡间几分钟一趟密集开行的高铁,极大程度满足了旅客的出行需求。
高铁向着市场开。清明期间旅游市场产品丰富,铁路部门趁势而为开展客运营销,为铁路带来了客运量的大幅增长。4月正值湖北赏花旅游旺季,京广高铁与当地旅游部门“联手”,旅客持京广高铁北段车票在湖北省部分旅游景点可享受七折票价优惠,此举带动了新一轮的观光旅游潮,乘坐京广高铁到武汉旅游成为众多游客的第一选择。闽西革命老区龙岩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也是福建客家人的聚居地。今年也是龙厦高铁首次加入清明运输,去往闽西革命老区的动车组列车趟趟火爆,座无虚席。
圆满完成清明假期运输,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清明时节雨纷纷,来势凶猛的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横扫南宁铁路局管内,造成铁路线路多处泥石流、塌方。面对“没谱的老天”,南宁局结合全路正在开展的安全大检查活动,采用“大添乘、走线路、下班组”的方式,深入现场查找、消除安全隐患,像抓春运一样抓好清明旅客运输。福建全境也持续强降雨,南昌铁路局指派专人盯控沿线的降雨量信息,及时发布预警,并根据风速雨量实际,对线路采取警戒、限速、封锁等安全保护措施,确保了旅客列车运行的绝对安全。
南国雷雨唱“重头戏”,北方却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节日期间,哈尔滨铁路局官方微博发布的多张皑皑白雪的照片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4月的天气。接连两场大雪,加上大风狂舞,海拉尔工务段伊敏线、伊阿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雪害。一线铁路职工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坚守岗位除冰扫雪,保证了清明期间的线路畅通。
服务是铁路永恒的话题,旅客满意是铁路人永远不变的追求。清明期间,各铁路局便民服务像春天漫天遍野的青草一样带给人们暖暖的春意。按照春运常态化的思路,在今年春运实名制售票、互联网购票、电话订票成功运作的基础上,铁路部门继续推行互联网购票预售期20天、电话订票全国通订通取等措施。这套“组合拳”的实施,使百姓在家中上个网、打个电话就能轻松订购车票,不仅方便了旅客订票,而且多渠道解决了百姓取票难的问题。
注重时效、生活品质的当代社会,对铁路的服务提出了更细化、多元、人性化的各种要求,这对铁路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以清明小长假为契机,铁路部门秉承“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不断丰富服务项目,打造服务精品。哈尔滨铁路局客运部门打出“组合拳”,推出多项清明祭扫客流服务新举措:“安慰服务”体恤祭扫旅客心情,“亲情服务”照顾重点祭扫旅客,“安全提示服务”提醒注意森林防火安全,“送医送药到座位服务”及时救助患病旅客。上海铁路部门印制了2万份包含乘车指南、苏州扫墓专线等信息的《春游出行服务指南》,还主动联系苏州公交部门,在清明期间联手推出了“公铁联程”便民措施。广州南站推行的“地铁式”快捷中转换乘服务尤其受到清明祭扫旅客的欢迎。
点击铁路单位官方微博,列车开行、正晚点情况通报、天气预报、当地民俗风情、公交线路接驳、失物招领……铁路部门贴心服务旅客的“海量”信息会跃入眼帘。各铁路微博还积极打造“微”品牌,积极与网友互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客货运营销,不断延伸铁路服务内容,提高旅客的满意度。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在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当下,从清明铁路运输的每一个细节变化,人们无不清晰地感受到,铁路实施政企分开后,“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本质属性从未改变,铁路更加视安全为生命,更加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从而将整个社会需要的正能量像钢轨一般传递、延伸到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