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高铁提速“压耳朵“更明显
广大旅客最为关心的提速至300公里/小时的动车组是否还会像跑动车200公里/小时那样稳当?昨天上午,笔者乘坐大连至沈阳的G8045次列车,通过3项实验进行了一番验证,高铁还真挺稳当。
对比提速前后,感觉有啥不一样?
1空气噪声要比以前大
8点42分,G8045次动车组驶出大连站,站在8号车厢内没有晃人的感觉,动车组逐渐加速,至周水子附近,车厢门口显示屏上显示车速仅为75公里/小时。于晶解释,大连站至大连北站动车组是行驶在既有线上,所以动车组速度没有提至300公里/小时。
过了大连北站,与沈海高速平行行驶时,明显感到动车组速度提上来了,260公里/小时,290公里/小时,最终至300公里/小时……
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坐在座位上与先前的200公里/小时,没有什么两样的感觉。只听到风声比以前大了些,到两节车厢连接处,这种风声会更大一些。车上机械师徐瑞民解释,因为动车组高速运行,车体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噪声,肯定会比以200公里/小时速度运行时的大。
2往窗外看没有眩晕感
很多旅客会担心,提速后再往窗外看,是不是风驰电掣,外面的建筑物会稍纵即逝,看时间久了会眩晕?
笔者坐在靠近车窗一侧,往外望外面的建筑物和树木,没有一晃而过,而是清晰地往后移动,脑子也没有眩晕感。
机械师徐瑞民说,CRH380B车窗采用的是特殊的钢化玻璃,有人称其为“减速玻璃”,虽然动车组高速运行,但给人感觉外面建筑物移动不是特别快。从里面往外面看,特别清晰,但从车厢外向里面看会看到车厢内很暗。这是该玻璃有单向透明的功能。
3列车进隧道“压耳朵”更明显
大连至沈阳全程有4条隧道,高铁列车在进入隧道时,大多数乘客都会有“压耳朵”的感觉,这种感觉跟飞机起飞时那种“压耳朵”感觉一样,大家可以通过做吞咽的动作,或者张大嘴巴来进行缓解。
乘客张女士说,高铁列车上这种“压耳朵”感觉,要比之前动车进隧道时“压耳朵”更明显。笔者咨询相关专家,专家表示,高铁列车速度快,隧道空间小,空气相对运动快,导致外界空气压力变小。当外界气压降低后,人体内压力不变,这时,人的耳膜内侧受力,就会产生“压耳朵”的感觉。
哈大高铁全线一共有8条隧道,其中大连境内占了6条。带孩子乘车的乘客,一定要留意孩子的反应。有不少孩子在进入隧道时会有哭闹的表现,这时家长要首先考虑,孩子是不是“压耳朵”了。
4通信信号良好,打电话没问题
在去年12月1日,哈大高铁刚刚开通时,在动车上打电话曾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乘客都会发现手机没有信号,或者信号微弱,无法正常拨打电话。当时的相关方面专家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动车组列车速度快,信号衰减比较严重。那么当动车组列车提速至300公里/小时之后,手机信号怎样呢?
笔者昨天随车采访时,特地留意了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在信号方面的变化。总的来说,在哈大高铁大连到沈阳段,手机全程通信信号良好,除了进入隧道之中和个别地段会有信号减弱的情况之外,其余时间手机信号都是满格状态,打电话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是说到3G网络,移动手机的3G网络在高铁上的稳定性相对要差一些。笔者用移动的手机刷微博,平均要刷4次左右才能刷出新微博。
解疑途中多停两站拖长运行时间
早上8点30分,笔者从大连站登上大连至沈阳的G8045次高铁动车组。站台上,很多旅客疑惑,该车次提速后,仅比冬季运行图D8045次高铁动车组运行时间缩短了15分钟。速度快了1/3,咋时间竟缩短这么短?
大连客运段党委宣传助理于晶查阅了新旧列车时刻表,D8045次动车组9:02分从大连站发车,上午11:28分至沈阳站,用时2小时26分,中途停两站:盖州西站和海城西站;G8045高铁动车组8:42分大连站发车,10:53分终到沈阳站,运行时间为2小时11分,中途停靠站有4个站点:鲅鱼圈站、营口东站、鞍山西站和辽阳站,也就是虽然速度快了1/3,但中间停靠站多了2站,是运行时间没快多少的原因。
实验运行稳定程度与提速前相当
高速行驶的动车组晃动和振动,肯定是旅客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提速后的动车组振动和晃动情况怎么样?
实验1.高尔夫球静止23秒
在上午10点,动车组已经驶离营口东站,速度正高时,最快速度达到309公里/小时。笔者到餐车上,用事先准备好的高尔夫球,放置在光滑的餐桌上,结果笔者相机上显示高尔夫球静止时间为23秒。“桌面是用滑离板做的,能挺到16个数已经很不容易了,”旁边的旅客感慨道,这车还真挺稳当。
实验2.塑料水杯滴水未洒
同样在高速运行时段,将一个塑料水杯放在餐桌上,然后往杯内倒水,至水面稍稍超过水杯外缘。结果,水杯上口的水面虽然有微小的波动,但水始终没有流到杯外,滴水没洒。这与冬季运行图所做的实验效果一样。
实验3.矿泉水瓶倒立不倒
接着,在水杯旁,笔者将一瓶矿泉水倒立放置桌面。只见瓶内水面有波动,但矿泉水瓶始终不倒。
餐车乘务员表示,提速后和提速前没有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