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劳务工再临被清理
在广铁集团某车务段服务了近12年的劳务工老王,在合同到期时被无理由地拒绝续签合同。“不签合同是因为要减员增效?”老王非常疑惑,但没有人回答他。而真实的原因,是7月1日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修订案要求控制劳务派遣人员数量和比例,这对一些劳务工占80%以上的站段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流水的中介
铁打的劳务工
在铁路上,劳务工从事的大多是一线岗位的工作,比如司机、列车员、护路养路等。为了节省成本,包括客运在内,一些专业性较低的业务绝大多数属于劳务人员。据全国铁路总工会统计,早在2004年,全国铁路劳务工就达到了32万。
2002年,老王进了铁路局。十多年间,签合同的公司都换了几家了,老王依然奋斗在铁路的最前线。
不过,从最开始的700元到现在2000多元,他的工资却始终要比正式工差一大截,而且没有公积金,保险待遇也跟正式工相差很远。
“这几年劳务工待遇在慢慢改善,劳务工有一定的比例评先进,技能等级晋级逐渐取消了限制。”广铁集团一位分管人力的领导表示。
在一切慢慢转好的时候,老王和他的同事们被拒绝签合同了。据了解,在全路18个铁路局中,发生这种情况的铁路局不低于5个。
老王不知道,中国铁路总公司劳卫司发文通知,要求各局调查劳务派遣工的情况。在工作简报上,北京局则正开展劳动用工冗员调查,重点清查各单位有劳动技能无工作岗位、有工作岗位无工作量、有工作岗位工作量不饱满三类人员情况,为全局冗员清理工作提供依据。
规避《劳动合同法》?
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同样的情况也曾出现在2008年。“这两次裁员,都跟《劳动合同法》有关。”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2008年,原本在广铁集团广梅汕公司汕头车辆段工作了数年,等着由短期合同工转成正式职工的陈红(化名)却被要求改签劳务工合同。和陈红一批进入广梅汕公司的有近百人,这些人在当时都成了“劳务工”。
“2008年实施《劳动合同法》,是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劳务派遣只能用在临时性、辅助性、可替代性的工作上。大家普遍判断,2008年以后,劳务派遣就不能随便用了。但在实际实施中,发现解释不严谨,并没有预期的效果。”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杨保全表示。
时隔5年,《劳动合同法》针对劳务派遣作出了更多限制性规定,当时的“劳务工”们再一次面临被清理的危险。
杨保全发现,很多国企,特别是劳务工较多的国企,正在想一些积极应对的办法。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变劳务派遣为业务外包;成立合资、控股公司;优化公司结构,提高人员效率;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可以直接用工,即是将劳务工“转正”。
干活的没保障
有保障的不干活
对于裁员,铁路局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事实上,铁路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缺人”状态中。“现在问题不是人太多,而是能用的人太少。”上述广铁分管人事的领导表示,“高校学生需要在一线锻炼很久才能独当一面,很难跟上需求的脚步。”
据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介绍,由于高铁新线大量开通,铁路人才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一线人员捉襟见肘。由于人员紧张,有铁路局将每车必备的2个司机缩减为1个,造成大量安全隐患。
但另一方面,铁路员工的“终身制”、“世袭制”,仍普遍存在。有些“系统内”的人每天养花养鱼,到点按时下班,拿的工资却多很多。此外,每年安置的退伍军人、铁路职工子女也积压了一定职位需求。就连铁路职工自己也觉得,劳务工比正式职工“好管”。
“铁路工资太低,很难吸引真正的人才。在关键岗位上,缺人情况更是明显。”王梦恕说。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不愿意到辛苦且钱少的铁路工作,这已经是多年的现实状况,任劳任怨的劳务工又是最容易被辞退的。
和其他国企一样,铁路局也受到编制和工资总额的限制。将劳务工全部转正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怎样安置劳务工,铁路局似乎还没找到方法。
“铁路局改革比铁道部要难,因为铁路局是干活的部门,是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人员的安置,在铁路局很难推进,因为有保障的都不干活,干活的都是没保障的。”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表示。
而据杨保全预计,7月1日来临之前,这些大量使用劳务工的国企要么在“辅助性”上做文章,要么业务外包,成立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