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不是解决高铁晚点的唯一途径
随着高铁运营里程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延伸,国人在充分享受高铁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会遇上晚点的苦恼。发生晚点之后怎么处理,既不让旅客失去对高铁的信赖,又让铁路部门改进工作,减少甚至杜绝晚点现象,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据悉,在欧洲国家,如果高铁晚点超过60分钟,乘客可获票价25%的赔偿,晚点越多赔偿越高。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出台的《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显示,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要对旅客进行经济补偿。补偿方式可通过现金、购票折扣和返还里程等方式兑现。赔偿是一条途径,对旅客来讲,因交通工具的晚点给自己的行程带来不便,对方以经济赔偿的方式表示了歉意和诚意,可以接受。对运输部门来说,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造成了晚点,都是自己没有按合同履约,违约赔偿天经地义,赔了就安心了。笔者认为,对于高铁晚点这件事来说,绝不是赔偿了就万事大吉了。赔偿不是目的,也绝不是解决高铁晚点的唯一途径。
首先,晚点是旅客和铁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事实。旅客来乘车,目的是享受快速、便捷的服务,铁路的初衷也是按照旅客的需求准时、安全到达。怎样避免晚点是双方应该共同去做的事。对于旅客来说,要准时候车、乘车,不发生因个人行为导致列车晚点发出和中途停车的现象;对于铁路部门来说,要遵守约定,准时发车,安全运行,确保旅途畅通。双方都遵约守信,是减少晚点的前提。
其次,理清责任是解决晚点赔偿的前提。列车晚点,大部分是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如暴雨、地震、浓雾、大风天气行车,为保证安全,速度必须降下来,相信旅客也能理解。这些特殊天气下,别的交通工具也会降速甚至取消运行。如果是因铁路部门自身设备故障、临时停电、线路限速等原因造成的晚点,就应该考虑给予旅客一定数量的赔偿。两种不同原因造成的晚点赔偿标准应该有所区别。
再次,建立预告机制是减少列车晚点的有效举措。铁路部门应该及时准确掌握列车运行动态,如果是因不可抗力原因造成晚点,就请提前告知旅客该列车不能按原定时间达到,预计晚点多少,便于旅客在乘车前做出理性选择。如果是在途中发生晚点,提前告知旅客,也可以方便其安排好行程。如果是自身责任造成晚点,就更应该提前致歉并告知预计耽误时间,在第一时间表达诚意取得旅客谅解,为接下来的赔偿商讨打下基础。铁路部门表达诚意和歉意在先,相信旅客也不会去过多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