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晚点赔偿为何有待商榷?
飞机晚点,航空公司会视情况提供餐饮、食宿和经济补偿,高铁呢?前天出现4个小时严重晚点的京广高铁,就带出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
有人说,中国高铁目前已经顶下了我交通运输的半边天。此言虽略带夸张。但是,我们从中也不难看出,国民对高铁还是充满了期待。
自从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国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此期间,我国铁路同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慢车、普速、普快、特快、直达直至如今的高铁、动车。中国铁路用短短几年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蜕变。高铁的兴起提升了国家形象,高铁的兴起满足了民众的出行需求。高铁的兴起更是让先前养尊处优,缺乏市场竞争的民航感受到了十足压力。
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催生了运输企业间的竞争,服务、价格的比拼也被纳入民众“考核”企业的标准之中。由于近年来高铁的介入,市场得到了充实,同样由于它的快速发展,国民不必再羡慕那些原本只在国外才有的“风景”。
这位带着轮子跑的“小兄弟”确实给到我们太多惊喜。只是事物终有正反两面,面对恶劣天气亦或旅客陋习,密闭、高速的动车组还是显现出了脆弱的一面,相比常年占据高端服务领域且起步较早的民航,高铁在晚点处置方面被拿作对比,继而被人广为诟病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民航在晚点或事故处置方面具有长期经验优势,无形中人们拿它作参照对比的习惯便渐渐养成。可是笔者对此却并不完全赞同,首先用一把尺量所有人的做法显然有失公允。其次,服务行业本就是个细分市场,高端服务收取高额费用我们基本已达成共识,只是相比收费,“机贵铁廉”也是常识,拿“天上”的标准“套娃”似的搬到“地上”显然也有些想当然。最后,由于高铁速度基本达到地面速度的极限,些许的风吹草动都将影响它的运行,另外,电气化区段同样受到天气制约。而在工况相等的情况下,民航反倒更占优势。那是为何?原因很简单,民航的起降流程只是从一个机场到另一个机场的位移,而中间的介质则为天空,若天气晴好,飞机便不受干扰。反观铁路,由于地表活动引发的落石、塌方,由于洪涝灾害引发的浸没事故,又或者极寒极冻环境下引发的设备临界故障都会给高铁带来停运或限速影响。这些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从而在前期条件不对等的情况下,硬是赶鸭上架,最终偏颇的评价两者优劣。
制度不完善,需要时间改进。素质不提高,同样是千年遗留。个别旅客在乘坐高铁期间,无视车厢广播,执意点烟过瘾,最后逼停列车。那么此类事故造成的损失,仅仅只是拘留3日能够偿还的么?
中国有句古话:“得理且饶人”,万事做绝只会让矛盾更为尖锐。制造一个较为宽松的舆论环境或对铁路潜心分析当前制度存在的不足会大有帮助。
把愤怒更替成建言,把弄糟舆论环境转变为善意的友情提醒。让铁路有更多时间谋略发展,完善制度。
互留时间,以观后效。相信每个炎黄子孙都期待着中国高铁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怀揣“中国梦”,让高铁引领新一波的“中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