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优质资产未必是解决铁路债务危机的良策
铁路实行改革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从舆论反映看正面肯定的不少,但说三倒四的也不少,特别是对铁路目前负债问题更是不绝于耳。最近,又有媒体提出让铁路出售优质资产来解决债务问题。文章认为:解决债务危机的一个办法是出售铁路公司的优质资产。在各种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案中,必须特别警惕铁路公司“股份制改造”进而上市融资。这种超级央企一旦进入股市,将激起惊涛骇浪,形成吸附股民财富的深渊。到那时,铁路公司将起死回生,破除垄断将遥遥无期。(来自《新视角》2013年5月31日)
长期以来铁路的发展和建设都是在国家宏观调控计划下进行,是否适合铁路的经济发展不是铁路可以左右的,很多公益性投资建设项目都是无利可图。没改革前还让人误解为是国家投资,现在改革了,无论是刘志军指挥不当,还是政府监督不利;无论是铁路营利项目,还是国家公益事业,一揽子的2.6万亿债务全部由铁路独自承揽,到变成了企业扶持国家了(儿子为老子尽孝了)。而且铁路所处的位置一直是政府怎么说,铁路就得怎么做;叫你在那里建铁路,你就得在那里建,叫你背什么债,你就得背。铁路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真不知溺爱和纵容铁路之说是从何而来。
现在提出要铁路出售资优质资产,有想法是挺好的,但要有可行性的作用,这种既缺乏实际操作意义,又糊乱找茬的言论,只会给改革带来阻力。2.6万亿的高额债务,岂是靠出售资产可以解决的,目前铁路的每一条优质线路的费用都是巨额资金,铁路尚承受不起,何说民营企业。另外还有管理上的难度。铁路的运营不是一般企业的运营模式,你收购了就可以独立运营了吗?,他是工务,机务。电务,车务……等等行业共同运行的一个载体,是缺一不可,难以独立独行的经营模式。再说,出售的必定是优质资产、经济效益好的线路,那留下来的公益线路、无效益可图的扶贫线路怎么延续,是停止运行,还让铁路继续承担维护费用?那铁路真的是只出不进揭不开锅了。
如果确实有一个可行的方法进行出售,那其公益性也会大大减压。铁路在十八大以后,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对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积极提高服务水平,改进经营工作,把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放在了一切改革重点的最后,这是铁路几十年来为社会服务,承担公益事业的传统文化。但你想一个民营企业,会有这样的工作作风吗?对民营企业来说经济效益是第一的,如果一味的讲究经济效率,那吃亏的只是老百姓,火车票飞涨更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不过提出上市,我看到很是可行性办法,但他又说:“将激起惊涛骇浪,形成吸附股民财富的深渊”。我就不理解了,中国有上千家上市企业,难道也是吸附股民财富吗?股票申购权是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无力可图又何必下注,这种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最让人不可理解的是担心铁路公司会起死回生,难道还有人希望铁路公司一败涂地,死而后已。
铁路政企分开,实行市场经济后,在改革的进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晚到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面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竟争和已经迅速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业,铁路公司努力迎难而上,积极应对挑战。在创新机制,开拓经营和提高服务水平等内容上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这个时候需要社会的宽容和理解,更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