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www.huochepw100.com

面对铁路投融资,“心动”才会“行动”

2013-07-31 23:56:03 火车票预订

  继铁路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后,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又将铁路市场化之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专家认为,我国铁路建设将走向引导式和多元化发展路径,这不仅是铁路系统进一步走向市场化的重要表现,也将推动铁路运输实现供需平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布局:从线跟人走到人跟线走

  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

  近年来,我国铁路网络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沪宁、沪杭、宁杭高速铁路或城际铁路相继开通,连线成网并实现公交化运营,有效推动了该地区人员和资源的快速流动。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则相对落后,普通和快速铁路线建设还存在“缺口”。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认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仅占约16%,这一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国内的路网建设又存在结构和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正当其时,意味着我国铁路建设将从线跟人走的满足需求式发展模式走向人跟线走的引导式发展模式。

  “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人口密集,运输需求旺盛,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已经缓解了运力不足的难题,而中西部地区则需要铁路建设来拉动经济发展,推动人员流动,也就是常说的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孙章说。

  路径:明确开放铁路“两权”

  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是铁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动力。然而,铁路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呼声高、落地少。专家认为,民间资本要进入铁路系统,只有先让其“心动”才会有“行动”。

  一般而言,铁路的收益回报周期是公路的3倍。温州市域铁路S1线项目2012年底向公众募资后,尽管受到了个人投资者的追捧,却遭到了企业的冷对。对企业来说,6%的税后收益太低,股份又比较分散,这些因素都降低了项目对企业的吸引力。

  同时,由于铁路是连线成网的,运营管理实行统一调度,企业难以随意调配,火车跑几趟、票价定多少等运输产品的基本要素,企业都没有自主权,这让有意投资铁路的企业望而却步。

  此外,铁路收益的核算是通过全路网整体计算,而非根据单线的投入产出计算,判断单线的收益率本身就是件困难的事,效益难以评估就意味着企业的收益难以核算。

  要让企业行动起来,需要给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企业看到投资铁路的良好预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地方和社会资本,尤其是与铁路运输相关的货主企业,更清楚哪些地区需要铁路建设,哪些线路有盈利潜力,这些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提高线路的盈利能力。”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红昌说。

  此外,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创新铁路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也是吸引民间资金的重要渠道。

  成效:货运优于客运 关键在制度创新

  李红昌等专家认为,要吸引民间资金投入铁路系统,需拿出优质资产向民间资本放开,同时在运营管理和制度保障方面还需创新。

  对于民资而言,货运比客运更具有吸引力。铁路货运具有快捷、准点、经济、环保等优势,在中长途运输中,经济性好于公路和航空,在一些干散货运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铁路货运板块的盈利能力较强。相比之

  下,客运往往是亏本的。

  借鉴国外经验可以发现,货运向民资开放多于客运。比如,美国就是将赚钱的货运吸引民资进入,而“赔钱”的客运则由国家补贴。

  一些货主企业为了能够便利物资运输,比如煤炭、矿石等,需要与铁路部门协调列车开行的时间、班次等问题,如果有较好的制度保障,这些货主企业会有意愿投资铁路建设,满足货物运输需求。

  在我国铁路建设中,货运恰恰是“短板”,仅能满足三分之一的货运需求。孙章说:“货运铁路对于降低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达到18%,如果能在货运铁路上引导更多民资进入,不仅能解决收益难的问题,还能有效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此外,专家认为,企业投资铁路的收益计算问题还需要创新,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探索租赁、清算等形式,在铁路运营“大一统”的前提下,科学、规范地保障企业利益。

  铁路投资大事记

  ●“八五”期间,是中国铁路建设规模大、建成铁路长的大发展时期,33个铁路重点项目安排投资841亿元,约占同期全部铁路投资60%。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线1992年顺利投入运营。举世瞩目的京九线也于1995年底铺通,京九线全长2538公里,是中国京广、京沪两大干线之间纵贯南北的又一条大通道,也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线路最长的铁路干线。

  ●“九五”期间,我国铁路全行业共完成总投资243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105亿元,占比86%;地方政府投资333亿元,占比14%。1998年一年完成的建设投资是整个“七五”期间完成建设投资总额的1.7倍。至1999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已逼近7万公里,居亚洲第一。在“九五”期间,先后3次在既有线实施提速。

  ●“十五”期间,计划投资3500亿元用于铁路建设,高于“九五”投资水平,计划利用这些投资新修建7000公里铁路。根据这一计划,我国将投资2700亿元,用于建设铁路路网,比“九五”多240亿元。“八纵八横”铁路主通道、以青藏铁路为代表的西部铁路网、秦沈客运专线等是投资建设的重点。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到7.5万公里左右,比2000年新增7000公里,超过“九五”新修6000公里的水平。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

  ●“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规模、标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截至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底增加了1.56万公里,增长了20.7%。截至2010年底,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4.2万公里,电气化铁路比重由2005年的31.2%提高到46.2%,增加了15个百分点,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跃居世界第二。

  2006年10月16日,《铁路“十一五”规划》发布。2007年10月,《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批准通过,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

  ●进入“十二五”,铁路建设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0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再攀高峰,达到8426.52亿元。但此后由于多种原因,整个铁路行业开始减速慢行。2011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06.09亿元,其中,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610.84亿元,较2010年大幅下降。2012年,铁路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多次增调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全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09.8亿元。2013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65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00亿元。2013年上半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2159.31亿元。

●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
相关阅读
  • 公路资讯
  • 铁路资讯
  • 天气资讯
  • 公交资讯
  • 酒店资讯
  • 春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