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而逝委羽山
随风而逝委羽山从老子《道德经》五千言"道可道,非常道"开始,道家思想以及随之发展而成的道教,影响了中华民族生命观两千多年。"儒道"互补,成为华夏历代文人士子的立身理念。达则兼济天下,造福苍生社稷,建立不世功业;穷则独善其身,优游山水,逍遥林泉,高卧清风白云之间,此种神仙境界,不亦令人艳羡赞叹乎!
南朝齐梁间道士陶弘景所撰道家典籍《真诰》即记载天下有十大洞天。唐朝著名道士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云"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黄岩旧城南门外委羽山,民间传说上古周代刘奉林在此修炼得道,驾鹤飞升之时,片片鹤羽,委坠此间,故而得名。山间有委羽山洞,为天下第二洞天。司马承祯记,委羽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大有空明之天,青童君治之"。元代陶宗仪《辍耕录》载,旧传道士尝持炬入,行两日不可穷,闻橹声乃出,故云此洞通往东海。南宋庞元英《谈薮》载,有天台樵夫失足坠穴中,行二日乃从委羽山洞出。
"山头方石在,洞口花自开。鹤背人不见,满地空绿苔。"
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的这首《题委羽山》诗,清新绝尘。其后,唐顾况、宋王十朋、清康有为等历代名人慕名来游,皆有题咏。
南朝年间,委羽山始建大有宫。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赐皇宫内镛钟给大有宫道人。元代始,信奉全真龙门派。现大有宫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建。宫外古柏橘林,景色清幽。宫内有北宋镛钟、瑞井,存大殿、前殿及两厢四十多间。大殿内供奉玉皇、邱处机、吕洞宾及"三清"像,为明宣德与清康熙时制作的漆金木雕。
台山黄岩县志》记载,民国年间,大有宫道教还非常兴盛。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大有宫举行全真龙门登录仪式,有来自全国十一省道教领袖四十多人、省内百余人参加盛典。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编大有宫《宗谱》统计,元代至民国,大有宫有道教宗师、律师和嗣师三千二百多人。
不久前的一个周日,我到黄岩走访朋友。朋友忽然问,你有未去过委羽山洞闻言甚惭,我到台州五六个年头了,终日碌碌,困于户牖之间,虽对这道家第二洞天心仪已久,却终未成行。于是在这初夏的下午,沐着田间金黄的阳光,与朋友二人,出黄岩南郊,不远就有一座形制简单的石坊,刻书任政"第二洞天"四字。穿过石坊,再行数百米,便是著名道观大有宫。
不过刚到门口我就有意兴阑珊的感觉,从"第二洞天"石坊到大有宫门口,以前都应该是庄严肃穆的神道,穿行于苍翠的橘园之间,现如今呢农民们鳞次栉比的水泥楼房新建在神道两旁,狭窄的道路成了搅拌水泥的施工场地。喧嚣糟杂的世俗烟尘早已层层包围大有宫,彻底终结了这建观以来维持了一千五百年清虚冲淡的人间仙境"大有空明之天"。
进山门,为一小院,左侧角落有一石砌小井,即为北宋古瑞井。我探头俯察,水面浮着油花,污浊不堪。穿过前殿,为一宽阔院落,两侧是藻耀高翔的凤翼楼。穿过凤翼楼,即是单檐歇山顶的大有宫主殿--"灵霄宝殿"玉皇殿。朋友急忙忙地寻找明代宣德年间制作的漆金木雕玉皇像,最后却是失望。北宋道君皇帝御赐的镛钟也不见踪影。穿过玉皇殿,终于来到赫赫闻名的委羽山洞前,却发现这只是一个平常习见的山洞。洞内光线阴暗,地面泥泞湿滑,中间供着乡间愚夫村妇制造的粗陋不堪的泥塑木偶。我和朋友前行十数米,觉阴气袭骨,山泉在洞壁滴落,水声丁冬。我俩都缺乏"闻橹声乃出"的探险精神,也不想从这洞中走到天台山去,只是静立片刻,即返回出洞。
在这著名的道观大有宫中转来转去半天,除了人气异常寥落外,奇怪地是竟未见到一个道士。我和朋友在玉皇殿前厢房廊檐下,搬了条板凳,坐下歇息歇息。廊下还有一位做针线的中年妇人,朋友向她打听大殿中明代漆金神像的下落,妇人气愤地说,五六尊神像几年前全部被宫中道人勾结文物贩子盗走了!一直不知下落。北宋镛钟也被博物馆取走了,因为放在宫中无法确保文物安全。
朋友是黄岩乡土文化的热爱者,来大有宫前还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宋徽宗御赐镛钟和明代漆金神像,听到如此令人惊诧的黑色幽默故事,顿时哑然无言。
据说,这大有宫原先的住持道长,还是黄岩政协的委员,不过因文物被盗和私自挖掘委羽山洞,被取消了政协委员资格,在大有宫也呆不住走掉了。现在偌大的大有宫中,道人只有老弱病残的四五人。坐在主殿前厢房廊下黄昏的暮色中,我和朋友很久未出声。联想到多年前大有宫香烟缭绕、道场兴盛的情景,真有老杜"怅望千秋、萧条异代"的感慨。
出大有宫数步,有一座凋敝的青石小桥叫"升仙桥",从桥栏的雕刻和班驳的苔色看,应该是清代中晚期的故物,不过夹在水泥楼房的缝隙中,注意到这座朴素古桥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独自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大有宫破败没落到这般田地的原因。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民间百姓的拥护,还有政府的扶持。"文革"以后,传统文化大都奄奄一息,神仙佛祖在造反派面前自身尚且难保,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大大降低。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忙于搞经济建设,对文物古迹的关注自然谈不上了。象"第二洞天"和大有宫这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遗产,是不可多得的人文资源。如果能花点力气将周围环境整治好,在委羽山建设"天下第二洞天"公园,恢复神道庄严、松柏苍翠、橘柚葱郁、鹤鹭和鸣的旧观,不必说提升城市知名度及文化品位,黄岩的普通老百姓,总是乐见其成的吧。
难道流传了近两千年的委羽仙风,就这样永远随风而逝了吗
旅迹苔痕主人,二零零三年六月初夏于界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