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小岛------大陈岛观海记(2007.05.01-03.)下篇
一个迷雾缭绕的早上开始了。我们与其它6位台州的朋友合租了一条渔船,准备向上大陈岛进发,过一把渔民出海的瘾。船老大是个瘦骨嶙峋的人,穿一套军装,戴一副眼镜,皮肤黝黑,说话有点幽默,会讲慢速的普通话。船“突突突”地驶离了码头,风浪并不大,由于时间尚早,海面上并无多少船只。雾像一张巨大的薄纱,挟裹了我们眼前的世界。我们8位素未相识的朋友都是热爱大海的人,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一种激动而热烈的心情,航行在烟波浩淼的东海之上。偶尔掠过一群早起的海鸟,或是经过一处奇形怪状的礁石都让我们惊叫。随着船越往外海行驶,海水也越来越清澈,几乎看不到任何杂质。我们8个在甲板上席地而坐,就像一群小学生那样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船老大有时会从驾驶舱里跑出来,向我们指点前方的岛屿。这时船就成了无人驾驶的船,任意地在海面上滑行了。
半小时后,我们在上大陈的帽羽沙码头靠岸。船老大指个方向让我们自行上岛游玩。这里有两处砾石海滩,夏天可供人们戏水。岛上一些妇女在补渔网,更多的是一批渔民在海滩上装运毛竹。整个砾石滩几乎成了一个作业区,与我们想象中的海滩相去甚远。看得出,这原本是个非常美丽的海滩。各色光溜溜的卵石,厚厚地铺满了海滩。海水平静、清澈。而现在的砾石滩里布满了各种污物,尽管海滩边缘的水相当洁净,与我在南麂岛看到的水质相差无几。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海滩,似乎在与垃圾做最后的抵抗。这里的人们也许因为生活所迫,还不曾想到保护这样一片洁净的海水和海滩,其实是在保护他们自己的将来。当地的政府是不是也应该为此做点什么呢
离开砾石滩,船老大特地把船绕着上大陈的主岛行驶,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周围的很多岛屿。这时海上的雾渐渐散开了,能见度越来越好。船老大把船停在一块水域上,拿出准备好的钓鱼线和鱼饵供我们海钓。我们还是第一次不用鱼竿光用鱼线钓鱼。正当我们将信将疑的时候,下手快的朋友已经钓上了一条活蹦乱跳的老虎鱼(一种略带红色的、浑身有刺的鱼)来了。这极大地鼓励着我们。不一会,我也钓到了一条!大家的情绪上来了,你一条,我一条的,战果不断扩大,最后8个人钓了满满一桶,满载而归!
中午时分,我们回到了下大陈的码头。8位朋友因了出海的经历,滋长了新的友情。我们决定找环岛大酒店为我们加工钓上来的老虎鱼,其他再配些海鲜。点菜必须自己去厨房看实物,我们在厨房里看到满屋的海鲜,真是有点不知所措。大鲳鱼、大章鱼、大黄鱼、蟌、海藻、辣螺……应有尽有。320元满满当当地一桌海鲜和蔬菜,8个人大快朵颐,饮酒畅谈。
我们依依不舍地道别了其他6位朋友,继续我们的下大陈之旅。在我们下榻的度假村旁边,有个小渔村,叫作大小浦村。村里的石头房子都高高地建在山坡上,阳台和大门都面朝着大海。山脚下有个出海口,停泊着一些渔船。我们沿小道从上往下走,青翠的树木和野草掩映了渔村的石屋。我们看到很多房子破败了,已经没有人居住在这里,只留下渔网和蟹篓堆积在门口。一路上很少碰见人,即使有也是些颤颤微微的老人。一个老人枯坐在门口,我们与他招呼,他仿佛很久才缓过神来。他一定要让我们小坐片刻,并提出要我与他下象棋的要求。我们走进他摇摇欲坠的房子,家徒四壁,桌子上摊着一副象棋的残局,原来孤独的老人是在与自己对弈。从老人口中我们了解到,这一带的房子大部分都是1955年国民党时候建造的。台风季节从6月就开始了,一直会持续到年底。这个村的人大多搬离到镇上去了,只留下一些老人还坚守着。一些房子租给了外乡人,到捕鱼季节房子的主人还会回来,因为这里有出海口,进出方便。老人的兄弟都住在镇上,定期会来照顾他的生活。而他每天独自一人,面对着辽阔的大海,枯坐着,任时光流逝。
山脚下的入海口仍然有些人气。一艘渔船正好披着夕阳归航,满载着好多刚采集回来的蟌和其他贝类。大伙儿一起使劲把货卸下来,谈论着今天的行情,然后分批靠摩托车运出去。这时岛上的有线广播开始了,仿佛把我们又拉回到了60、70年代。
“甲午岩”是大陈岛上最经典的景区,素有“东海第一大盆景”之美誉。两片巨礁造型奇特,拔海而起,巍然屹立,底下巨浪汹涌,卷起千堆雪。我们特地把“甲午岩”放在黄昏时分游览,就是想拍摄夕阳下“甲午岩”的样子。果然落日的余晖把两片巨礁涂上了玫瑰的色彩,背后是湛蓝的大海,映衬之下,一副难得的礁石、海景图出现在我们面前。浪漫、温润、大气。原本雄伟壮丽的东西,在这样一种光线的调和之下,弥漫出它温情脉脉的气氛。我们抓住落日前最后的几分钟,赶紧从各个角度拍摄。“飞虎崖”、“旗峰映日”、“美龄亭”、“观海楼” 都是“甲午岩”景区可圈可点的景物。
最后我们坐在石亭子里,极目远眺夕阳下天空和大海颜色的变幻,一同沉醉于这海天合一的瑰丽景象里了……
(织网的渔家女)
(海岛风光)
(度假村一角)
(余晖下的甲午岩)
(夕阳.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