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清真大寺景点介绍:西北行·7·穆斯林的礼拜
2009年5月17日,青海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
到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必去的,这是行前做功课时确定的。
5月17日下午到了这里,先在清真寺外围扫了一圈,然后进到里面,静待穆斯林“昏礼”的到来。
之前想过拍穆斯林和清真寺会有些难度。
其实难度也有,只要有分寸些加上必要的沟通,有选择的对焦,有些问题便不再是问题。
东关清真大寺局部对外开放,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极大方便了我的拍摄。穆斯林朋友的解释是:我们也不能太封闭,要让社会和其他民族了解穆斯林和伊斯兰教,消除神秘感……
上千之众的穆斯林逐渐聚来,安静肃穆,18点30分是他们夏季礼拜的一个时刻。
穆斯林的起源
伊斯兰教(Islām)与佛教、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其复兴者和传播者为穆罕默德。中国旧称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伊斯兰一词原意为顺从,即顺从真主意志的宗教。主要传播于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东南亚等,2008年有信徒近15亿,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宗教。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顺从真主的意志,就是遵奉曾启示于众先知,最后在麦加和麦地那降示于封印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系列天启。穆罕默德去世后不久,这些启示被收集、汇编成《古兰经》。这部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被视为真主的言语。经文强调的主旨是真主独一。
他超绝万物,至尊全能,而在多神和偶像崇拜意义上以物配主,则是不可宽恕的大罪;他普仁特慈,是引导信徒走向他的“天地的光明”,“比他的命脉还接近于他”。
仅次于《古兰经》的经典是圣训集,即穆罕默德的言行及其所默认的圣门弟子的言行的综合记录。收集圣训的活动始于早期,至9世纪下半叶,随着圣训学的发展,出现六大圣训集,被逊尼派奉为权威的圣训实录,与《古兰经》同为教义、教法、社会伦理和学说思潮的经典依据。
东关清真大寺
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是青海省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也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该寺位于西宁市东关大街,初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即公元1380年前后。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大将沐英因铺佐朱元璋开国有功,被封为“西平侯”(今西宁),负责镇守甘青一带。沐英在任“西平侯”时,应当地伊斯兰教上层人士和回族的请求,联合西宁土司冶正国(回族),共同禀奏朝廷后兴建了清真大寺。
东关清真大寺已有500多年历史,主建筑是可容纳3000人进行礼拜的大殿,面积约1102平方米。大殿上装饰有金光灿灿的藏式馏金宝瓶。据说,这只宝瓶是大殿修成后,由甘肃拉卜楞寺的僧众集资捐送的,为国内清真寺所仅有。大殿内的几根巨大的柱子,则是由互助佑宁寺从寺院的松树林中挑选赠送的。此大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纯系砖木结构。建筑坚固,结构严谨,外形宏伟壮观,内部清静素雅。大殿南北两侧是两座两层的厢楼,为歇山式建筑。大殿和厢楼紧相毗邻,浑为一体,十分协调。这三座建筑是该寺主体,也是寺内的精华所在。整个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描金涂彩,显得艳丽华贵,蔚为壮观。大殿前和厢楼之间是一块占地约2.8万平方米的广场。场内铺着青石板,石板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却巧排密布,平整如镜,不露泥土。因此,晴天无尘埃,雨天无泥泞。
广场外,是花岗岩巨石砌成的前三门,三门高约五丈,宽约七丈,显得古朴庄重,雄伟崇宏。三门两侧耸立着两座高大的鸣经楼,也叫喧礼塔。塔顶装饰有两个非常精致的小经筒,据说是湟中塔尔寺赠送的宝物。出去前三门,是一个三角形的小院。出了小院便是临街的西式大门,门顶上方,嵌有“东关清真大寺”六个金光闪烁的大字,同鹅黄色的大门溶为一色,赏心悦目,格外雅观。
该寺自建成以来,一直是西宁地区广大穆斯林礼拜和集会的重要场所。每逢主麻日和尔德节,附近伊斯兰教信徒,纷纷来到这里礼拜,少则千人,多则十几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