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塔尔寺前的寒颤
题记:
心是花园,思想是种。既能繁花似锦,也可以杂草丛生。
西行路上的心情一直是新奇的,坚实的脚印始终不悔地丈量着心灵的方向。去追寻着凝固在字里行间的踪影,成就自己莫名的激动和无序的思索。似乎想在浑浑噩噩的日子里,留下些许荡漾的潋滟。他们都说,我的前世肯定是一位苦行僧。我的梦想则是做个不倦的行者,不为什么。也说不明白意义何在?就像小崔他们的《我的长征》一样,也许答案就在路上。
经常远行一定和原地踏步不同。尽管不论是走了多远,还是要回归生活。依然摆脱不了,那条隐藏在杂草丛中(平淡岁月)的线。当日子一天天平静地过着,我们更多的是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一旦离开这心灵避风的港湾,远行在浩瀚的人海中,又时常想起家的温馨和甜蜜。当匆忙的脚步渐渐减缓时,心的方向开始迷失了……
离开色彩斑斓的新疆,路过辉煌丰盛的敦煌,告别古老沧桑的长城,走过了正在整修的黄河铁桥,从尘雾笼罩的陇中重镇,来到了视野辽阔的青海,眼前忽然清朗了起来。把青海作为这次西行途中的最后一站,应该是在计划之外的。只因兰州与西宁相距不远,“好大喜功、贪得无厌”的我想把地域广袤的青海,也“一网打尽”。以至回家时,口袋里只剩可怜的打车钱。
到达西宁是傍晚时分,天有点昏暗,偶尔还有零星的雨丝。来不及找住宿的地方,就把行装寄存,雇了车直奔这座号称中国十大名寺之一的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湟中县鲁沙尔镇,是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至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建成。因先建塔后建寺,故名塔尔寺。相传这里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整座寺庙依山势而建,占地40公顷,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1000多个院落、4500多间殿宇。酥油花、绘画、堆绣是塔尔寺的三绝。
这些是我来前搜罗的有关资料,对于寺院这几年走的多了,看得也不少,感觉已经有些钝化。反倒觉得越是富丽堂皇的吸引的往往都是我等凡夫俗子,除了满足世人的猎奇心理外。对于真正修行的人来讲,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妄的表象。也远远脱离了佛教的本意。
从市区到塔尔寺才20多公里,路上堵车严重,赶到时天已暗了下来,寺门却依然敞开的,在这座整体看起来有如莲花的寺院群落,是没有山门的。八大如意塔,肃穆地、静静地看着我这位远方的过客,我摸了摸这些纯洁的白色塔座,一种仿若熟悉的感觉,时空般地,在眼前晃过。前面的大金瓦寺传来了,喇嘛们诵经的声音,天籁般的梵音伴着法器,在高原的夜空下显得悠长绵延。寂静的长廊,没有了繁杂的游客,和虔诚的信众,昏暗的灯光下,我的心境却有如被清洗般明亮,多日来的奔波“负重”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此时我想起了那个颇具禅意的故事,一天有两位一胖一?的和尚出门化缘,路经一条小河时,遇到一位姑娘过不了河求助时,胖和尚二话没说,背着姑娘过了河后轻松上路。直到回去的时候,那一位思来想去的?和尚还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修行境界的差异就在这里,而我们在人生旅途中的许多事情不也是如此吗?
司机突然的鸣笛声,随着青藏高原的凉风,让我打了个冷颤,缩了缩衣襟,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寒意。
尾声
菩提本非树,镜台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谓染尘埃。
2004年7月28日夜游塔尔寺 2007年1月整理旅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