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www.huochepw100.com
游记攻略

重庆:大足石刻旅游全攻略

2017-07-27 16:23:27 火车网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为范围,在此地可赏到代表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1961年国家公布宝顶山、大足石刻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

重庆:大足石刻旅游全攻略1

千手观音

一般说来,观音造像只要有十只手,便可称“千手观音”。常见的千手观音多数是造三十二只手或四十八只手,以示观音的三十二变相和四十八大愿,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来表现,以达到“千”的涵义。

而我们古代的艺术家却在这里打造了一尊拥有1007只手的,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造像采用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涉错落的布局,在八十八平方米的石崖上,雕出这1007只手。

这些手纤细修长,千姿百态,金碧辉煌,构成了一幅犹如孔雀开屏的绚丽画面,令人眼花缭乱,心摇目眩。很多客人在惊叹之余还爱问:为什么不刚好凿1000只手,而要凿1007只手?为什么不把这些手排列整齐一点?比如一排十只手,十排一百只手,一百排就刚好一千只手,这样可以让大家一目了然……。我告诉他们,如果刚好刻1000只手,那么对“千”的理解就太狭窄了,“千者,多矣,无穷尽也”并非是指一千这个定数。而如果让大家把她的手数清楚了就无多大意义了,大家就会觉得千手观音也就不过有1000只手罢了。我们的艺术家想让大家在看到这尊千手观音时会产生她的手多得无穷无尽的感觉。从而让大家相信她的无所不及、无所不能,和法力的无边无际。可见,这里的艺术家们真是“解经深透,技高一筹”。

千手观音手中所执的各种法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宋人民的生活用具,劳动工具,以及战争武器,在历史文物考古上有着重要作用。

在千手观音的每一只手中还有一只眼,她的全名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自在菩萨”。“观世音”即:普观世界救苦救难之声音。唐朝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人们在经典翻译和日常称呼中,常去“世”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关于千手观音的由来,据佛经说:观音发愿要造福于一切众生,于是长出千手千眼。而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她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因献一手一眼为父王合药治病,佛感其孝行,赏还她千手千眼。因此,千手象征其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民间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三个生日期间,会有成千上万的信男善女拜在她的足下。宝顶山有一个别名叫“香山”,可能就是因为历来香火旺盛,有“香焚宝鼎”之说而得来的。

很多游客听到这个故事之后都爱问:菩萨究竟是男还是女?菩萨在早期的形象基本都是男性的,但随着人们对佛教的日益理想化和对天真、纯洁、慈善、一尘不染的追求,要让菩萨不脱离现实,除了要给其充分的亲切感以外,还要给予其本身教义中所具备的素质,并且还需要从形象上加以体现。儿童比成年人天真纯洁,妇女比男人温柔慈善。因此菩萨就逐步女化、童化了。

在千手观音的两边还有四尊小的造像,右边为婆薮仙,左边为吉祥天女。头戴猪首者为金刚亥母,头戴象首者为毗那夜迦,他们原为婆罗门教中的一对凶神夫妻,被千手观音所降服。这里完全演变成了女像。另外,在千手观音两边的角落还分别刻有一穷人和一饿鬼,表示阴阳两界都能得到千手观音的拯救。

千手观音造像在中国佛教造像中比较普遍,但象这样名符其实,立体的石刻千手观音却世所罕见。“画人难画手”,要画出一百只不同形状的手都很不容易,更何况在坚硬的岩壁上打刻一千多只,而且手的姿势无一雷同,没有一只手在当时被打坏,这真可谓是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

这龛千手观音造像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

宝顶圣寿寺

位于宝顶山大佛湾右后侧,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乃名僧赵智凤主建的密宗禅院。原称五佛崖,扩建后用现名。原寺已废,现存寺院为明、清建筑。

圣寿寺依山建造,殿宇巍峨,雕饰精美。主要殿堂有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经殿、燃灯殿、维摩殿等。明永乐年间,在该寺南侧修建20余米高、八角四重檐的“万岁楼”。圣寿寺在明、清时香火鼎盛。

寺内刻有大佛湾造像雏形,当是大佛湾造像蓝本。

宝顶大佛湾

宝顶大佛湾建于南宋淳熙佑年间,是在主建者当地名僧赵智凤的总体构思下历时70余载开凿而成的佛教密宗道场。该石刻区内容丰富,"凡释典所载,无不尽列;几乎将一带大教,搜罗毕尽"。其突出特点是:规模宏大、教义完备、选材周密、布局紧凑、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艺术精湛、气势磅礴。

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东有小佛湾、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共13处景观。其中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

大佛湾是一马蹄形山湾。在长约500米、高约15—30米的崖壁上,雕刻大小造像万余躯。另有记载宝顶山造像由来和佛教密宗史实的碑刻7通,宋太常少卿魏了翁等题记17则,舍利宝塔2座。

大佛湾石刻造像依山势崖形雕刻,浮雕高大,题材广泛,龛窟衔接,布局严谨,整体感强,气象壮观。佛像构思新奇,雕刻技艺娴熟,世俗色彩浓郁。内容多属佛经故事。石刻珍品比肩接踵。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释迦涅圣迹图”、“父母恩重经变像”、“地狱变像”、“圆觉道场”、“牧牛道场”等,形象逼真,寓意深刻。

大佛湾石刻还巧妙地采用了排水、采光、力学、防风化等科学措施,也足以令游览者击节叹赏。

赵智凤<1159-1249>南宋昌州(今重庆大足县)人,大足宝顶山石刻创始者。5岁时,靡尚华饰,以居所附近有古佛岩,遂落发为僧。16岁外出云游3年。淳熙六年<1179>返乡,传柳本尊法旨,承持其教,命工首建圣寿寺,发弘誓愿,普施法水。他按道场要求,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在宝顶大佛湾琢诸佛像上万躯,建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大型石窟群。

宝顶卧佛

宝顶卧佛是宝顶大佛湾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全长31米。这尊佛像是横卧着的,人们就叫它卧佛。佛经里没有这种叫法,应该叫释迦涅盘圣迹图。“涅盘”实际上就是死了的意思,但它和一般人所说的死又不一样。涅盘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修行圆满,从生老病死以及各种欲望忧虑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入“不生不死”、尽善至美的理想境地。这也是众生皈依佛法后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因此,这幅图画给人的感觉是肃穆宁静的气氛,而没有惊恐慌乱的情景。

释迦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侧而卧。两眼半开半闭,似睡非睡,安祥,平静。在释迦面前从地里涌出18弟子,或内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或侧首伫望,皆作悲恸状。表现了弟子对逝者崇敬厚爱而依依眷恋之情。

佛像的正中有一香案,上面摆着香花水果等各种供品。香案上香烟缭绕,上达云端。云端上有女像9人,有说是天女,有说是释迦眷属。如是眷属,中间是释迦母亲摩耶夫人,左边是他姨妈。摩耶夫人生下释迦几天就死了,释迦由他姨妈带大,右边是释迦的妻子,是邻国的一个公主,长得非常漂亮。这三个都比释迦先死。她们在天宫闻得噩耗就率众眷属从天而降,手捧鲜花水果,迎接释迦圣灵。

安岳的卧佛沟,北京的卧佛寺,敦煌千佛洞,甘肃麦积山,合川千佛岩等处,都有全身卧佛像。唯有宝顶山这尊卧佛是半身像。他下半身隐入石岩之中。这种意到笔不到的手法,有种于有限中产生无限联想的艺术效果。故大足民间对宝顶山卧佛有“身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的说法,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翅膀。

更多重庆美景、美食、美女,请点击专题》》》

重庆:大足石刻旅游全攻略2

多宝塔

多宝塔,因其位于大足县城之北的龙岗山巅,故人们称之为北塔;又因观之是白色,人们亦谓之白塔。

该塔建于南宋绍兴十七年至二十五年,即公元1147年至1155年,为内楼阁外密檐的八边形砖塔,内八层,外十三级,通高33米,是大足县城的象征和标志。1996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该塔,传说颇多,或为鲁班所造,或为赵巧所造,或为神仙所造,或为晚唐末年昌州刺史韦君靖所造,或为历代人民所造。特别是冯楫造塔之说,流传甚广,亦为普遍。

冯楫,官衔颇多,相传其幼年丧父,其母于贫病交加之际,将其托养于他人,忍痛外出叫化谋生。冯楫成年后一直做官,官至劝农史,且思母心切,曾派人多方打听其母下落,皆杳无音讯,其五十大寿时,与其双目失明,成了叫化婆的母亲重逢。他将其母扶入家中,精心侍候,并请名医,为其疗疾。不久,其母双目重见光明,冯楫高兴万分,认为是佛和菩萨显灵,于是出资修了该塔,以示后人瞻仰。

传说归传说。考其史实,该塔确实为冯楫出资所造,并在塔身内外,镶嵌127龛造像,主要有释迦佛、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孔雀明王、摩利支天、双林法寂和图文并茂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等造像。其造像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生动活泼。进入塔内,拾级迂回而上,临窗四下眺望,大足县城和四周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尖山子石刻

尖山子石刻,位于大足县宝山乡建角村,距大足县城24公里。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是大足石刻中凿造年代最久远的石刻,也是川东已知最早的石刻。属于佛教造像,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崖面宽12米,高8米,共编为9号,造像158尊。岩壁上刻有栩栩如生的释迦说法龛、力士龛、阿弥陀佛龛、观音龛、弥勒说法龛等。

石门山石刻

石门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20公里处的石马镇新胜村,海拔374.1米。造像开凿于公元1094-1151年(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崖面全长71.8米,崖高3.4-5米,通编为16号,其中造像12龛窟。此外,尚存造像记20件,碑碣、题刻8件,培修记6件及文惟一、文居道、蹇忠进等工匠师镌名。

石门山石刻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如第2号玉皇大帝龛外的千里眼像,眼如铜铃,似能目及千里;顺风耳面貌丑怪,张耳作细听状;二像肌肉丰健,版图筋脉显露,手法夸张。第7号独脚五通大帝,左脚独立于一风火轮上,广额深目,口阔唇厚,袍带飞扬,有来去如风之势。第10号三皇洞,现存造像35尊,儒雅清秀,衣纹折叠舒展,手法写实,“人味”多于“神味”。第12号东岳大帝宝忏变相龛刻像98尊,以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居中,反映出公元10至13世纪(宋代)东岳世家在道教神系中的突出地位。

石篆山石刻

石篆山石刻区位于距大足县城东南22公里的三驱镇石篆山,是极为罕见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石刻造像区。这里的孔子龛雕刻着孔子及其最著名的十大弟子像。老君龛则凿出中国道教创始人老子及真人、法师像。宋代时期,"孔、老、释迦毕至贤"、"惩恶助善,同归于治"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于是在石窟艺术中就产生了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同龛而坐的造像。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儒、道二教从斗争到融合的最好见证,更是研究中国宗教史、思想史以及文化史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南山石刻

纯粹道教造像的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南1、5公里的南山上,是一处罕见的纯道教造像群,雕凿于南宋时期,有雕像近千躯,碑碣3通,题计11则。该石刻区有"三清古洞"、"圣母龛"、"真武洞"、"龙洞"和360尊天尊像及黄道十二星宫图等多处雕像,是研究道教造像的宝贵资料。这里的造像形态各异,刀法洗练;碑碣、题记书法潇洒,气润意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更多重庆美景、美食、美女,请点击专题》》》

重庆:大足石刻旅游全攻略2

相关阅读
  • 热门旅游景点
  • 热门旅游线路推荐
  • 铁路资讯
  • 天气资讯
  • 航空资讯

出发城市

到达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