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猫的版纳:P
到了云南,到了版纳,嘴巴可一定不能闲着。这里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水果蔬菜,还有不少有趣的饭食吃法,也许你不一定都能习惯,但至少可以尝试一下。傣族的mm们,一个个身材都好的不得了,嘿,原来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吃,在寨子里的几天,我吃到了许多从没见过或是见过也从没认为可以吃的“草”...不过,对我这个食肉动物来说,还真是觉得自己做了几天“小白兔”,嘿嘿,但愿对减肥有点效用
以前在海南也吃过的菠萝蜜,但还真是没见过它长在树上的样子,一直觉得这么大的家伙,应该像西瓜一样是长在地上的,没想到....
这个是在一个寨子里面吃到的蜂蛹,人们把它用叶子包包烤一烤就可以吃了,据说具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营养。
我可是鼓了半天勇气,才尝了一小口
平时老妈从菜市场买回来的罗非鱼,据说价格也是不菲,没想到到了版纳的寨子里面,人们从河里随便捞上来的几乎都是罗非鱼,呵呵,用竹签子夹上烤熟,味道真实鲜美。只是,不知是不是因为鱼小的缘故,内脏都没有处理,让完全不知情的我急不可耐地一大口咬下去...唉...
米线和米干是云南再常见不过的吃食了,在一个小村庄里,路边仅有的一家小吃摊卖的就是米线,虽然调料很简单,但也蛮有地方特色的。
这一大桌饭菜看起来满有诗意的吧?这是我们到版纳以后的第一顿午饭,呵呵,就在一条河边,用这种藤作的桌椅,听者小鸟在树杈上叽叽喳喳的,让人心情很舒适放松。这盘子苦笋一开始还真是害了我一下子,看着很清爽的样子,学着当地人剥掉外面的硬皮啃了一大口,想不到竟然如此之苦...不过炎热的西双版纳,这个东西应该是很好的消暑食品吧,只是我太贪心了,呵呵,慢慢小口的吃,还挺容易上瘾呢。
这是在景洪的大街上看到的糯米饭,买一份饭,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在上面加蔬菜、鸡蛋、肉等等配料,每份配料5毛或1块钱,一大桌子的配料,种类还挺丰富。没见过这种吃法,所以觉得挺新鲜好玩的,不过,鉴于刚吃过早饭,还是忍住了没有尝试。
刚才说过,米线和米干是云南最常见的吃食了,在昆明,米干叫做卷粉,反正我看起来是一样的,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细微的区别。这个是在昆明的一家店里吃的卷粉,看颜色就很诱人。吃到嘴里软软滑滑的,不像在北京吃米线的时候总感觉有些硬。
到了版纳,在景洪附近骑车乱窜的时候,在一个村子里偶然看到一个做米干的家庭作坊,很有趣。小作坊里面有夫妻两个人在忙活,面积不大,也就三十多平米的样子,里面已经是个简单的生产线了,流程很顺畅。这是刚开始的米糊糊,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这个东西,反正就是把米磨成粉状之后,搅拌出来的,就像我们和面一样。不过,干稀程度还是满有讲究的,会直接影响到做出的米干的口感。
米糊糊放到这个大盆里面,从下面的接口中流出来,均匀地铺到下面的传送带上面,有一个小板子控制厚度。
传送带大概要走五六米的距离吧,中间会经过一个加热用的大火炉,我臆断,这应该是为了把生的米糊糊变熟吧?从火炉出来后,又要用电风扇猛吹,让它迅速降温凝结成片。外面的气温已经着实不低了,屋里面还有这么一个大火炉,“温暖”程度可想而知,我在里面带了很短的时间都已经是满头大汗了,更何况是几乎一天都在里面工作的人。
冷却凝结之后的“米片”,就通过传送带到达最后一步了,这是一个卷轴,上面有切刀,“米片”送到里面转一下就会被切成适当的宽度,很像是小时候家里面用的切面机。小时候看着老爸用它切面条的时候,真觉得这是个神奇的东西,一定是聪明人设计出来的,呵呵。
大姐在切压米干的轴上刷些油,压出来的米干也要刷上一点点油,以防堆放在筐里的时候它们粘在一起,然后就可以整齐地装在筐里面了。
每筐应该是都有一个固定的重量吧,边装边测量,重量够了就拿到一边去待卖,换个新筐继续装。据说,这家小作坊主要就是供应存字里面的人家,也偶尔有附近其他地方的人来预定的,看起来销量还很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