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一日游
清晨,我们踏上了前往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乃东县泽当镇的旅途。
出了八廊学,步行十分钟到北京东路与小昭寺路交叉口,先坐上108路公交车到罗布林卡转乘长途车。
始建于七世达赖喇嘛时期的罗布林卡,被誉为称拉萨的颐和园,其实很一般。雪顿节时倒可以去逛一逛,届时这里有各种藏戏演出,精彩绝伦。
罗布林卡对面是著名的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如果到了拉萨,一定不要错过。
与西藏博物馆一街之隔是年轻的西藏图书馆。仅有十余年馆龄的图书馆目前拥有藏书60余万册,其中藏文古籍图书就达10万余册。这些图书大多是用传统的木刻印刷,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
从这里再步行十五分钟就到了拉萨西郊客运站。
去山南的长途九点发车,乘客很多,夹杂在众多藏民和喇嘛中间的,是几个扎眼的驴子。只见他们个个身穿名牌冲锋衣裤,脚蹬高档登山靴,随身携带着大包小包,各种食品,户外装备。不过去个海拔三千多的山南地区,楞把自己搞的像去珠峰冲顶一样。
发车时,天刚蒙蒙亮。一路上,欢快的藏族歌曲,倒映的远山近水,葱郁的灌木丛林,飘扬的风马旗时时相伴。美丽的拉萨河中,成群的野鸭自由地游荡。
出拉萨城,穿越嘎啦山,过曲水大桥,途经贡嘎,驶过姐德秀,就到了桑耶寺所在地扎囊县。行至桑耶渡口,几个年轻的驴子下车,奔渡口找过江去桑耶寺的船去了。
车窗外,雅鲁藏布江看不尽的美景;前方不远处,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藏民族发源地泽当。
正午时分,长途车抵达了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
简单用过午餐,我们正在街头遍寻去猴子洞的车子。包子铺的老板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老明把他的背包扔在了小饭馆,真是“填饱肚子忘了包,幸亏遇见活雷锋”。
三马子行至贡布日山竹孜康脚下就开上不去了,我们只能甩开大步向前行。上山的路陡峭而狭窄,沿途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植被,我俩埋头奋勇径直攀登,只听得悉梭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声。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多少里路,头晕眼花,口干舌燥,心嘣嘣的快跳到嗓子眼了。身体心理濒临崩溃中,准备掉头下山时,半山腰出现一挂满五彩经幡的巨大岩洞,终于到了传说中藏民族的发源地——猕猴与罗刹女结合的猴子洞。
猴子洞为自然形成的岩洞,沿洞口进深几米处有一条将近1米长的裂缝,裂缝处有一猴子头形,据说这就与罗刹女结合的猕猴。洞内昏暗而潮湿,地上散落着大量的擦擦和玛尼石,画有猕猴,罗刹女和六只小猴子的壁画有些已斑驳脱落。
回到泽当,坐上中巴前往藏区最古老的寺院——昌珠寺。 这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的寺庙,由于年久失修显得古老而破旧,大门口张贴着两年修缮计划,09年四月开始至2011年结束。
昌珠寺主殿有两层,一层错钦大殿供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二层主供藏传佛教祖师莲花生大士;镇寺之宝——珍珠唐卡“观世音菩萨憩息图”,如今只能远远地一睹真容了,为了安全起见,寺院为这件绝世珍宝安装了玻璃罩和铁栅栏。
午后高原的阳光依旧刺眼夺目,我们坐在昌珠寺门口,等待前往雍布拉康的过路中巴。拿出随身携带的糖果和文具,不一会就围上一群藏族孩子,在我们身边嬉笑喧闹;点燃一支香烟,借助手势同身边的藏民们寒暄问候,虽然说着各自不同的语言,眼中一直是慈善的目光,脸上永远是淳朴的笑容。
雍布拉康座落在扎西次日上,离昌珠寺只有十几分钟车程。远远望去,它并不雄伟,也不威严,然而一旦站在它的脚下,感觉却是无以言表的震撼。
环顾远方,贡布日神山的三座主峰傲视群峦;身处四周,萨日索当广阔悠远;举头仰望,蓝天白云,袅袅桑烟,白色的雍布拉康在阳光下大气地巍然耸立。
上山的路程不过两三百米,新修的道路平整且开阔,有牵着马儿的藏族老乡载游客骑马上山。山顶有替游客拉经幡消灾祈福的藏族姑娘,她们灵巧地在两个山头之间来回跳跃穿梭,山头间的小道有数十米长,宽仅一足之宽,仅容一人侧身通过,下面是深达数十丈的峭壁。五颜六色的鲜艳经幡遍布扎西次日山顶,像是一片光与影的彩色魅力海洋。
这座精美的建筑物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由首位藏王聂赤赞普兴建,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宫殿。松赞干布统一雪域迁都拉萨之前,雍布拉康一直是历代吐蕃赞普的王宫,同时它也是雍砻地区藏民族文化发祥地的象征。
一楼供奉着释迦摩尼主尊和历代吐蕃赞普,大殿中烟雾缭绕,众师宝相庄严,令人心生崇畏。二楼存有大量珍贵的木刻手写经书和缂丝唐卡,案几上长明的酥油灯闪着凄冷的清光。
站在扎西次日山顶,背依雍布拉康,深吸一口桑烟的独特香气,不禁感慨良多,心情澎湃!
神秘的雅砻文化,威严的贡布日神山,传奇的猴子洞,古老的昌珠寺,广阔的萨日索当,震撼心灵的雍布拉康--- 大美山南,短短一日,走马观花,我们却仿佛阅读了一段完整的藏民族发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