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www.huochepw100.com
肯尼亚国家介绍

肯尼亚概况

2016-04-05 火车网
国名:肯尼亚
  • 简史

    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公元7世纪,肯尼亚东南沿海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15世纪至19世纪,葡、英殖民者相继侵入,1895年英国宣布肯为其“东非保护地”,1920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20年后,肯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52年爱国武装组织“茅茅”运动领导人民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1962年2月伦敦制宪会议决定由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简称“肯盟”)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组成联合政府。1963年5月肯举行大选,肯盟获胜。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独立。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肯雅塔出任首任总统。1978年肯雅塔病逝,莫伊继任总统。1982年6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草案,确立实行一党制。1991年12月实行多党制。

  • 政治

    1964年颁布共和国宪法,后经多次修改。1982年6月,肯通过修宪确立实行一党制。1991年12月改行多党制,规定肯为多党制民主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当选总统需在获得多数票的同时,在全国8省中的5省得票率超过25%;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和任免权,有权召集或解散议会;总统和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集会、结社和迁徙的自由。成立于1963年的国民议会为肯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1992年底举行首次多党议会选举,议会中开始出现反对党席位。根据宪法,国民议会有立法、审议财政计划、通过政府财政预算、监督政府事务等职责,并有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及弹劾阁员或政府的权力。国民议会由224名议员组成,其中民选议员210名,总统指定议员12名,当然议员(国民议会议长和总检察长)2名。每届议会任期5年。实行总统内阁制,内阁由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和总检察长共26人组成。

  • 政党

    目前,肯有合法政党40余个,主要政党有:(1)全国彩虹联盟(National Rainbow Coalition-NARC):简称全盟,执政党联盟。成立于2002年10月,由14个政党为赢得2002年大选联合组成。联盟内主要政党是:肯尼亚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 of Kenya):1992年1月成立。以第一大部族基库尤族为主,在中央省和内罗毕区影响较大。主张进行宪法、立法和行政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实行经济改革,发展市场经济。主席姆瓦伊·齐贝吉。恢复民主论坛(肯尼亚)(Forum of the Restoration of Democracy-Kenya,FORD-KENYA):1992年10月从“恢复民主论坛”分裂而组成。以卢希亚族为主,主要集中在西方省。主席穆西卡里·科姆博。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LDP):原为影响有限的小党,2002年10月从执政党肯盟退出的众多实力派人物加入该党后,成为政坛一支重要力量。主席丹尼斯·科迪。(2)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Kenya African National Union,KANU):主要反对党。成立于1960年3月,肯独立后即执政,直至2002年大选落败,成为最大反对党。主席肯雅塔·乌胡鲁,总书记桑古力。(3)全国彩虹联盟―肯尼亚(NARC-K):成立于2006年6月,系由脱离NARC的齐贝吉总统派人士组建,自称另建新党是因为全盟内部分裂,政治前景黯淡。目前正加紧党建工作,为齐贝吉寻求连任作积极准备。其他政党还有论坛(人民)(Forum of the Restoration of Democracy-People)、方舟党(Safina)、肯尼亚社会民主党(Kenya Social Democracy)等。   

  • 司法机构

    法院分为四级,即地区法院、驻节法院、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在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地区设伊斯兰法院。首席大法官埃文斯·吉切鲁(Evans Gicheru),2003年3月任职。

  • 外交

    奉行和平、睦邻友好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谋求地区和平与发展,反对外来干涉和外国意识形态的渗入,重视发展同西方及邻国的关系,注意同各国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开展全方位务实外交,强调外交为经济服务。

  •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7个省和1个省级特区,省以下设区、乡、村。7个省为中央省、裂谷省、尼安萨省、西部省、东部省、东北省、滨海省。1个省级特区为内罗毕特区。

  • 人口

    3190万(2004年)。全国共有42个民族,吉库尤族为最大部族,占全国人口的21%,其次是卢希亚族、卡伦金族、卢奥族和康巴族等。此外,还有少数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斯瓦希里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肯政府计划在2005年底以前将斯瓦希里语定为第二官方语言。全国人口的38%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6%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 自然地理

    面积58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东与索马里为邻,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接壤,西与乌干达交界,南与坦桑尼亚相连,东南濒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沿海为平原地带,其余大部分为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将高地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将高地分成东、西两部分。大裂谷谷底在高原以下450-1000米,宽50-100公里,分布着深浅不等的湖泊,并屹立着许多火山。北部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6%。中部高地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是全国最高峰、非洲第二高峰,峰顶终年积雪;瓦加加伊死火山海拔4321米,以巨大的火山口(直径达15公里)而驰名。河流、湖泊众多,最大的河流为塔纳河、加拉纳河。境内受东南信风与东北信风的影响,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西南部高原区除大裂谷谷底地区干热外,都属亚热带森林气候。气候温和,各月平均温度都在14-19℃之间,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东部沿海平原区炎热湿润,年平均温度24℃,年均降水量500-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5月;北部和东半部半沙漠区,气候干热少雨,年降水量250-500毫米。3-6月为长雨季,10-12月为短雨季,其余月份为旱季。

  • 军事

    1963年独立后建军。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由总参谋长、陆、海、空三军司令、省级管理和国家安全国务部长及主管军队财政拨款的总统府副常秘6人组成的国防委员会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向总统负责;总参谋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总统通过总参谋长统帅全军。实行志愿兵役制。现役人数2.41万人,其中陆军2万人,海军1620人,空军2500人。1997年成立国防学院,培养上校和准将级军官,以及高级警察和文职官员等。1998年5月,肯政府改组军队指挥系统,成立西部军区、东部军区和中央行政与后勤指挥中心。现任(第5任)总参谋长约瑟夫·基布瓦纳(Josegh Kibwana)上将,2000年11月任职至今。

  • 文化教育

    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2003/2004年度教育预算支出610亿肯先令,占预算经常项目支出总额的30%。教育体制分为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两类,正规教育实行小学、中学、大学“8-4-4”学制。非正规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和扫盲活动。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2004年成人识字率为84.3%。著名高等学府有内罗毕大学、莫伊大学、肯雅塔大学、埃格顿大学、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和马塞诺大学。另有30个职业培训学校,3所技校和12所私立大学。2003年1月肯新政府上台后,开始实行免费小学教育。

  • 人民生活

    2004年,肯人口总数3190万,人口增长率2.3%。其中城市人口1158万,职工实际年均工资约为280美元,全国贫困率56%。2000年,肯失业率高达21.7%,比1995年上升50%。肯人均预期寿命45.2岁。2003年,肯人口中艾滋病病毒携带者120万,感染率降至6.7%,其中艾滋病人70万。肯普通民众的就医状况较差,2004年肯有医疗机构4767家,床位6.6万张,医疗系统从业人员5.1万人,其中医生4300人。2004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将肯尼亚人类发展指数列为世界177个国家中的第148位。

  • 与中国关系

    中国和肯尼亚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时就曾到过肯尼亚。中肯自1963年12月14日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肯尼亚是中国在东非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双方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2005年,中国和肯尼亚双边贸易额为4.75亿美元,同比增长29.7%。2005年12月,中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建成的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开课。2006年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中国境外开设的第一家调频广播电台在内罗毕开播。1980以来肯尼亚总统莫伊曾三次访华。江泽民主席和李鹏委员长也先后于1996年和1999年访问肯尼亚。2005年8月,齐贝吉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6年4月,胡锦涛对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并发表联合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