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www.huochepw100.com
乌干达国家介绍

乌干达概况

2016-04-05 火车网
国名:乌干达
  • 简史

    史称布干达。公元1000年,地处乌南部的布干达地区就建立了王国。19世纪中叶,随着阿拉伯商人和英国、德国殖民主义者的相继进入,布干达王国内爆发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间的连年战争,王国迅速衰落。1890年,英、德签订了瓜分东非的协议,布干达被划为英国的势力范围。1894年6月,英宣布布干达为其“保护国”。1896年,英将“保护国”范围扩展到乌干达全境,并于1907年在乌设总督。1962年10月9日,乌干达宣布独立,保留布干达等4个自治王国,成立乌干达联邦,仍留在英联邦内。1963年10月,乌修改宪法,取消英派驻乌的总督。1967年9月,乌废除封建王国和联邦制,建立乌干达共和国。

  • 政治

    1995年10月8日正式颁布实施新宪法,2005年11月修改。规定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无任期限制;议会有权弹劾总统和罢免不称职的部长,总统的重大任命、决定和签署重要条约均应先经议会批准;成立由部分内阁成员和议员组成的国务委员会,负责解决政府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出现政治危机时充当总统顾问,并代表议会批准总统的任命。

  • 政党

    现有16个合法政党,主要有(1)全国抵抗运动组织(The National Resistance Movement Organization-NRMO)简称“运动”,执政党。1981年6月,穆塞韦尼创建反政府组织“全国抵抗运动”,其军事组织为“全国抵抗军”,政治组织为“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下设各级基层委员会。1986年1月抵运夺取全国政权,全国抵委会代行议会职能,各级抵委会取代各级地方行政机构,“运动制”在全国确立。1995年9月,乌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规定“运动制”延续到2000年,每五年举行一次全民公决,由全体人民就继续实行“运动制”还是改行多党制作出选择。1996年6月,乌选举产生国民议会,取代全国抵委会的议会职能。2000年6月乌举行全民公决,决定保留“运动制”。2005年7月乌全民公决决定弃“运动制”改行多党制。至此,在乌实行近20年的“运动制”宣告退出历史舞台,“运动”遂转变为政党。“运动”的政治纲领通常被称为“十大纲领”,由穆塞韦尼制定,1984年7月颁布,其宗旨是:建立人民民主制度;恢复和保障人身及合法财产的安全;加强民族团结和消除一切形式的宗派主义;捍卫和巩固民族独立;建立一个独立、一体化、能自我生存的国民经济;恢复和改善社会公益设施,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地区;消除腐败和滥用职权;安置无家可归者和改善人民生活;与其它非洲国家携手合作,捍卫非洲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建立混合经济体制。1999年4月,“运动”全国执委会在原有“十大纲领”基础上补充了环境保护、就业、扶贫等纲要,使之扩充为“十五大纲领”。(2)民主变革论坛(The Forum for Democratic Change),由原改革议程组织、议会鼓动论坛和全国民主论坛于2004年8月8日合并组成,简称“论坛”,最大反对党。口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该党吸收了乌前第一副总理兼内政部长卡泰加亚、前军队司令蒙图、前国外安全局长普科尔等曾居运动政府要职的运动元老和重量级政客,并推举贝西杰为其临时执委会主席。2006年2月贝在乌首次多党大选中获得37.36%的支持票。(3)民主党(The Democratic Party):反对党,成立于1956年,受天主教派支持,在巴干达族和城市工商界中影响较大,在国际上得到英、美、德、梵蒂冈等西方国家青睐。1961年在大选中获胜,组成第一届乌干达自治政府。翌年在议会选举中败给人大党与卡巴卡耶卡党的联盟。1969年12月被人大党政府取缔。1973年,该党宣传书记保罗·塞莫格雷雷流亡美国,在美重建民主党。后该党加入乌全国解放阵线并参加了阿明下台后的历届政府。1992年5月在坎帕拉等地开始陆续重建支部并恢复活动。信奉自由资本主义,主张议会民主;抨击“运动制”为一党专制,呼吁实行多党民主,并抵制了2000年6月举行的乌政体全民公决。现任总裁坎帕拉市长塞巴纳作为该党候选人参加了2006年2月大选,获1.58%的支持票。(4)乌干达人民大会党(The Uganda People’s Congress):简称人大党,反对党,创建于1960年3月,由以奥博特为首的乌国民大会党激进派同民族进步党、乌干达人民联盟党合并而成。1964至1971年和1980至1985年,人大党两次成为执政党,奥博特两度出任总统。1986年1月“运动”执政后,该党部分领导人以个人身份参加了“运动”政府。该党总体对“运动”政府采取不合作态度,并抵制了2000年6月的政体全民公决。现任总裁、前总统奥博特夫人米瑞娅·奥博特作为该党候选人参加了2006年2月大选,获0.82%支持票。(5)保守党(The Conservative Party):原名卡巴卡耶卡党,成立于1960年9月,1980年5月改为现名。1962年,该党与人大党联手参加大选获胜,布干达国王穆特萨二世出任总统。1964年,该党被人大党排挤出内阁,穆特萨流亡英国。代表布干达封建酋长和王室贵族利益,反对政府集权,主张建立联邦,恢复保障联邦制的1962年宪法,实行多党制与议会上下两院制,但采取与“运动”政府合作的态度。现任主席约翰·肯·卢克雅木齐(John Ken Lukyamuzi)。

  • 司法机构

    全国设高等法院、上诉法院和地方法院。政府设司法和宪法事务部长。首席法官本杰明·奥多基(Benjamin Odoki)。

  • 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同各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发展关系。强调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注重发展与西方国家关系,但反对西方干涉其内政。倡导非洲联合振兴,积极参与地区事务,致力于推动地区合作及经济一体化。

  • 行政区划

    乌现有56个地区。

  • 人口

    2721万(2005年统计)。乌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约有40个民族,按语言划分,全国有班图人、尼罗人、尼罗—闪米特人和苏丹人四大族群,每个族群由若干民族组成,其中班图族群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乌干达的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斯瓦希里语、卢干达语等地方语言。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

  • 自然地理

    领土面积为24.1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部,东邻肯尼亚,南与坦桑尼亚和卢旺达交界,西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北与苏丹毗连。境内多为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原,多湖,有“高原水乡”之称。东非大裂谷的西支纵贯西部,谷底河湖众多。裂谷带与东部山地之间为宽阔的浅盆地,多沼泽。东部边界有埃尔贡山,海拔4321米;西南部与刚果(金)接壤处有鲁文佐里山脉,玛格丽塔峰海拔5109米,是全国最高峰,非洲第三高峰。境内多河湖沼泽,其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7.8%。维多利亚尼罗河与艾伯特尼罗河水量丰沛,沿河多险滩瀑布。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有42.8%在乌境内。其他还有艾伯特湖、爱德华湖、基奥加湖、乔治湖等等。有塞塞群岛等10多个岛屿。大部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从埃尔贡山到维多利亚湖沿岸,有热带森林气候的特点。

  • 军事

    “乌干达人民国防军”创建于1981年2月,当时称“全国抵抗军”,后称“乌干达人民抵抗力量”,抵运执政后改为政府军。1995年1月起用现名。1987年组建空军。军队统帅为穆塞韦尼总统,现任乌军总司令阿隆达·尼亚凯里马(Aronda Nyakairima)。由于军费开支庞大和西方压力,乌政府进行裁军。截至1995年底,乌已完成三个阶段的裁军计划,裁军45000人,保留陆军约36000人、空军800人、海军400人。根据乌政府与西方国家的有关协议,乌每年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约1.2亿美元。但近年因北部地区剿匪,军费开支有所增加。

  • 文化教育

    实行英国教育体制:小学7年,初中4年,高中2年。麦克雷雷大学为乌最高学府,始建于1937年,吸收了乌95%的大学新生,2002年在校生达3万人。此外还有姆巴莱伊斯兰大学、姆巴拉拉科技大学、东非基督教大学、乌干达烈士大学。全国文盲率很高,农村女性为42.6%,男性为28%;城市女性为21%,男性为11.8%。自1997年起实行免费教育制度,政府为全国每户四个孩子提供免费小学教育。2001/2002财年入学人数突破720万,教师增加11431人,小学学生对教师比率为54∶1。2005年11月,穆塞韦尼在全国抵抗运动大会上宣布,自2006年起中学教育全部免费,乌成为非洲第一个普及全免费中学教育的国家。

  • 人民生活

    乌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3%。2005年,人均预期寿命51.59岁,婴儿死亡率67.83‰。出生率47.39‰,死亡率12.8‰,净外迁率1.49‰,每个妇女平均生育6.74个孩子。近20年来,乌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逐步改善。1986年至2003年间,婴儿死亡率从1986年122‰降至85‰;孕妇死亡率从9‰降至5‰;医患比例从1:2300提高到1:1500;在政府医院和诊所工作的医务人员从30人增加到1100人。2003年,乌成人艾滋病感染率4.1%,死亡7.8万人。乌传染病风险还是很高,乡村地区儿童大多营养不良。2000年10月,乌北部古卢地区爆发埃博拉疫病,数百人感染,一百多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