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www.huochepw100.com
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

来源:气候百科
geographical phenomena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地理现象是指地理事物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征。 2、地球表面上的任何现象都可称为地理现象。由于受传统地理学的影响许多地理现象被排除在地理学家的研究范围之外。
  • 地理现象 - 常见地理现象规律

       地理现象 空 间 分 布冬半年夏半年地球自转绕地轴旋转形成赤道面,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背向太阳,北半球地区受热少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朝向太阳,北半球 地区受热多地球公转形成公转轨道面(黄道),太阳位于近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 线速度最慢,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晨昏线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零,把全球分为昼夜两半球,大气散射导致昼半球实际范围大子夜半球;随地球自转,晨线西移,昏线东移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 纬度增大而西偏昼夜长短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是昼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日出方位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北半球太阳轨迹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阳轨迹在北天空东北出,西北落 南北半球相同东南出,西南落 南北半球相同等温线低温低凸,高温高凸南北半球均向南凸出南北半球均向北凸出气压带、风带沿赤道南北对称分布随太阳直射点南移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对流层厚度变化从赤道(17、18km)向两极(8、9km)递减对流减弱,厚度变小对流旺盛,厚度变大雪线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高山雪线高度逐渐下降,一般北半球山地北坡高,南坡低,南半球相反;迎风坡低,背风坡高雪线下降雪线上升北印度洋洋流以赤道为中心受季节影响,流向发生改变的特殊洋流系统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臭氧层空洞容易在对流层较低的地区上空出现臭氧的极小值分布区,如青藏高原、北极和南极地区9―11月份,南极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3―5月份,北半球青藏高原和北极地区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酸雨及大气污染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欧美发达国家以硝酸型酸雨为主太阳辐射弱,辐射逆温强,空气对流运动弱,大气污染加重,酸雨几率大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多,空气对流旺盛,大气污染较轻,酸雨几率小航天发射基地一般选择在纬度较低、开阔平坦、天气多晴的地区1月温度低,不利于发射和回收7月温度高,不利于发射和回收长江口盐度由河口向外盐度逐渐变大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同海域盐度变大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大,同海域盐度变小我国的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夏李风影响,降水多冬李风影响,降水少我国的河流西北地区多内流河,东南地区多外流河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内流河囚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 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黄、淮、海、长江等防汛形势严峻我国的渔场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以舟山渔场为最大带鱼汛墨鱼汛我国的季风东南大部分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受西南季风和东南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 影响,高温多雨我国的农业生产不同地区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南方水田,北方旱地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于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 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 到一年一熟气象灾害我国北方多大风、干早;南方多涝灾、台风寒潮、沙尘暴、干早、暴雪旱涝、暴雨、台风、冰雹、干热风地质灾害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地形的过渡地带多地震、滑坡、泥石流;板块交接地带多火山、地震较少滑坡、泥石流较多

  • 地理现象 -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知识源于生活,地理知识更是与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提倡联系生活实际,这个观点非常实际,也具有指导意义。   实际上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现象, 比如,现在的学生大都在早晨五点半上早自习,学生冬天时起来上早自习天亮没亮,夏天时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就会知道冬天天亮的晚,夏天天亮的早;下午六点学生吃晚饭,冬天时天已经很黑了,夏天时太阳还很高,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夏天天黑的晚,冬天天黑的早,从而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还其他的一些现象,如日出日落的方位冬夏不同,水槽里的水在放的时候在排水口处往往会形成逆时针的漩涡,从而了解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总之与生活有关的地理现象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发现,现在的人低头思考的多了,抬头看路的少了,近视眼多了,对周围的环境观察观察的少了,因此多联系一下生活实际,用地理的规律和原理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 地理现象 - 具体现象

      在 地球上,有些 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分布不符合一般规律,而是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殊性――个性特征,从而形成了独特有趣的 地理现象。下面试举数例分析说明。   濒临 海洋的 荒漠地区   海洋是 水汽的源地, 云雨的故乡。大陆沿海地区一般受海洋影响较大, 降水比较丰富,多属于 气候湿润地区。但是,在 澳大利亚西海岸, 秘鲁 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却形成了荒漠环境。因为这里常年受到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 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干燥;同时,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云雨难以形成。此外,沿岸海洋中有 寒流经过,降温减湿,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干旱程度,使荒漠区一直延伸到海岸边。其中最典型的是 南美洲的 智利北部和秘鲁沿海地区,这里不仅是世界上降水最少、气候最干旱的地区,而且荒漠区随强大的 秘鲁寒流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成为一大自然奇观。   “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地球上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 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所以气候干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这里,故称为“回归沙漠带”。但是,这一带并非到处都少雨。例如我国 华南地区,虽然地处 北回归线附近,但因位于大陆东岸,地理位置优越,形成了典型的 季风气候。每年夏季风和台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造成丰沛的降水。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植被繁茂。特别是 广东省的 鼎湖山,森林茂密, 万木葱茏,恰似镶嵌在 华南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赢得了“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之美誉。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现已参加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   纬度较“高”的炎热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 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这里7月份平均气温多在30℃以上,其中 利比亚的阿济济亚曾出现过58℃的绝对最高气温,是有名的世界“热极”。这是因为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特别是赤道附近云量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加强,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撒哈拉沙漠地区终日晴空万里,烈日当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加上沙漠地区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空气干燥,增温强烈,所以就形成了全球的炎热中心。   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   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浮游生物的滋长和繁殖特别迅速,鱼类饵料丰富;同时, 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都滞留在那里,所以渔业资源丰富。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大渔场几乎都位于这些海区。例如 大西洋 纽芬兰渔场、 日本 北海道渔场及 中国的 舟山渔场等等。但是,作为 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 秘鲁渔场却与众不同,它的形成跟这里的上升流有关。上升流把海水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海水上层,供给 海洋浮游生物所需要的养料,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秘鲁附近的海域也成为世界有名的渔场之一。    赤道雪山与极圈花园   赤道两侧的 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在赤道南侧的赤道带内,有几座海拔超过5000m的高山,例如 非洲 坦桑尼亚境内的 乞力马扎罗山、 印度尼西亚 伊里安岛上的查亚峰等。它们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峭立,白雪皑皑,成为赤道地区的奇观。    北欧的 冰岛虽然位于 北极圈附近,但并不是一个终年冰天雪地、气候奇寒的国度,实际上全国仅有10%左右的面积为冰川所覆盖。由于受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冰岛气候相对比较温和湿润,夏季凉爽宜人,冬季则比较暖和,所以人称“冰岛不冰”。此外,冰岛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温泉和热泉很多。当地居民充分利用温泉热水发展温室生产。在温室里生长着西红柿、黄瓜、辣椒等新鲜蔬菜,以及热带、 亚热带出产的香蕉、 葡萄等水果,还培育了多种艳丽芬芳的鲜花。由此可见,在冰雪茫茫的 北极地区,得天独厚的冰岛就成了一块罕见的“热洲”。

  •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
  • 24节气
  • 天气资讯
  • 天气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