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气线 - 供暖方式
暖气片单户自然循环小型加热器的原理
由四大部分组成:1. 加热体(锅炉,燃气壁挂热水器)将负责烧水,这里的热水通过板换给管道以及散热片里的水加温,另外这里的热水可以流向淋浴水龙头等终端供日常; 2. 板换,是一种换热器,负责交换不会接触的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锅炉和暖气片)里的水的温度; 3. 管道和暖气片里的循环水,这里的水根据情况可能会有一个补水。4.根据情况,如果是厂房,作坊,可以加一个水泵,以便保证管道和暖气片里良好的水循环。
加热体如果是自动的话,会有一个温度限制,比如50度,70度,加热体里的水加热到70度的时候停止工作,但是由于和暖气片里的循环水换热,温度降低到50度的时候开始继续工作,如此反复,以保证管道和暖气片里的水温。
一般,出水管(热水)在最终到达散热器的上端,回水管(冷水)在散热器的下端,保证压差,再加上热水压力的作用会推动水的循环,土暖气尤其是这样。暖气片一般安装在窗户或者门旁边,通风良好,冷风刚进来就进行冷热空气交换,温度上升更快。否则,如果把暖气片安装在角落,等暖空气把室内都变凉了,才到达暖气片进行交换,就费时费工了。所以,不管什么形式的发热器最好放在靠窗的位置,这样效率最高。 重点是知道加热体里的水和暖气水是隔离的。否则洗澡水和暖气水就混合了,不卫生。这就是现在普遍的家用是水暖气的原理。 土暖气原理还有一种重力自然循环的土暖气糸统,原理是根据水的密度差产生重力循环,它就只有1和3构成,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重力自然循环的土暖气糸统中,要使这种循环不断地进行下去,有三个必要的条件:
锅炉与散热器(暖气片)二者必须有一定的温度差,即锅炉需要不断加热;
锅炉与散热器(暖气片)二者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差,小距离内它们的高度差要在0.5米以内;
连接锅炉与散热器(暖气片)的管道中间不能存有空气,即水不能有断的地方。
另外,送水管和回水管都得有坡度(百分之1到3的坡度);加热体要比暖气片低。
该系统分并联和串联两种,后者可加温控器而实现不同房间温度分别控制的目的,也可用阀门手动实现。土暖气能兼顾取暖和做饭,比较节约,用能合理。土暖气是靠热水重力自然循环来实现采暖的。如图2所示。水在小锅炉中被加热后,密度变轻,沿着管道a上升,并流入散热器,在散热器中放出热量,由于温度降低,密度变大,便沿着管道b下沉,流回小锅炉,重新被加热。这样周而复始,不停地循环,不停地吸热、散热,使整个房间暖和起来。 大型锅炉系统专一进行供暖的集体供热的话,组成是锅炉,水泵,管道和散热器。它的工作原理是锅炉将水加热,然后在通过管道送到各房间的散热片上,再另一端流回锅炉再加热,当然整个过程是由水泵驱动,如果设计合理,送到每个房间的热量都比较均匀,不存在二楼比一楼热的现象。
-
暖气线 - 问题
秦岭-淮河分界线1、北方提供,南方却没有提供,造成南方冬天比北方更冷。2、气候多变供暖时间却没变。
各地的供暖时间都因当地气候不同而不统一,像内蒙古等北方地区一般都会集中在10月中下旬供暖,在次年4月中下旬停暖,供暖时间长达半年。京津冀鲁等省市均为11月中下旬供暖,次年3月中下旬停暖。供暖时间大致在4个月左右。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气候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冬季日平均温度或最低温度都在升高,另一方面,极端天气也在增加。但我国现行的供暖体制里,恰恰缺少这种对待气候变化或者极端天气的灵活性。
计划经济已经结束了,中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已经推行了好几年,暖气补贴正在逐步取消,在供热市场化的条件下,“暖气线”还有什么理由固守秦岭淮河的地理分界呢?哪里的群众感到普遍寒冷,哪里就应该考虑推行集中供暖,应该以群众的感受为界,而不是冷冰冰的地理分界线。
为节约能源着想,“暖气线”没必要推得过于向南,但至少应该从淮河一线南移到气温经常会低于零度的长江为界,根据实际情况,这些地方可以比北方少装散热片、缩短供暖时间并加装控温设置。对于更南的地区,则应交给市场决定,给群众选择权。
值得一提的是,“暖气线”合理南移并不一定会消耗更多的能源,现实中,由于没有集中供暖,一些地区空调、燃油暖气和电暖气消耗的能源未必比北方低多少。
-
暖气线 - 历史
供暖体制运行50多年亟待大修具体的暖气涵盖范围,可以从一些发放暖气补贴的文件里看到:(冬季取暖费调整的适用)范围为秦岭―淮河以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大连、河北、山西、山东、青岛、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3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全部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省的部分地区,以及高海拔的西藏自治区。
以秦岭淮河为界的“暖气线”大概初始于半个世纪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从政府经济实力还是群众生活水平角度讲,这条线的划定都有一定道理。
-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
-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