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效应
来源:气候百科
大城市在经济、文化、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各种社会资源方面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对流动人口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一些流动人员观念更新,为追求与现居住地的文化融合,已经不再频繁流动,融入大城市的愿望强烈且不愿离开,这使得大城市人口流动形成盆地聚集效应。
针对现在的盆地效应,专家建议应当适当限制大城市人口无限流入。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二元制户籍制度制约,我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仍然只偏重于“管理”,“服务”意识比较淡漠,远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控制大城市外来人口可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大力提高中小城市的吸纳力,为大城市减压分流;另一方面,可通过经济杠杆来减少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如价格手段,水资源缺乏,可以提高水价。水价提高后,自然会有很多解决紧缺的方法,比如海水淡化、南水北调等。堵车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提高私家车上路的成本解决。
当前流动人口的利益诉求正在发生变化,表现在流动性上呈两极分化态势,部分就业和收入稳固的群体,移民化倾向明显,出现“流动人口不流动现象”。另一部分收入水平较低且不稳定的群体,呈现加速流动趋势。总体呈现“流动趋势多元化,结构性矛盾凸显”态势。
其中,流动人口过度集中在大城市的问题非常突出,不少城市已感到不堪重负。
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观念更新,与以前一心想着“打工”、“流动”不一样的心态,现今许多流动人口已经不再频繁流动,导致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在布局上开始呈现严重的不平衡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聚集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对流动人口吸引的“盆地效应”。
人口流动出现的这种“盆地效应”使 大城市人口严重“超载”。
目前,超量的外来人口,使这些城市土地、环境、水资源难以承受,社会稳定压力极大。对此,专家建议应当适当限制大城市人口无限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