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
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而硫酸是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
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二氧化硫 。
火山爆发喷出可观量的二氧化硫气体。
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硫氧化物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高空雨云闪电,有很强的能量,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部分化合生成一氧化氮,继而在对流层中被氧化为二氧化氮 N₂+O₂==放电==2NO 2NO+O₂======2NO₂ 氮氧化物即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之和,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映生成硝酸。
细菌分解
过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土壤硝酸盐在土壤细菌的帮助下可分解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氮气等气体。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
如汽车尾气,在发动机内,活塞频繁打出火花,象天空中的闪电,氮气变成二氧化氮。不同的车型,氮氧化合物的浓度有多有少,但近年来,我国各种汽车数量猛增,它的尾气对酸雨的贡献正在逐年上升,不能掉以轻心。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得归结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不断利用,不断开发,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与水结合形成了PH值小于7的液体,形成了酸雨。
酸雨形成的化学公式:N2+O2在雷电的作用下生成NO4NO+302+2H2O=4HNO3
治理措施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我国对酸雨研究较晚,1972年开始了对酸雨的监测,1982年进行了酸雨普查,其中重庆、贵阳雨水的PH小于5。现在以重庆、贵阳为中心的酸雨区已在西南地区逐步扩大,并扩展到长江下游。长江以北在青岛已发现过酸雨。酸雨的危害如此严重,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治:一是减少污染,如为减少SO2的排放,可采用低硫的煤、石油、天燃气等燃料,以及加工制成低硫或脱硫的燃料;或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等。二是进行回收处理,综合利用,如硫酸厂的尾气可采用氨吸收法、石灰乳吸收法等进行回收。硝酸厂尾气可采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法、氢氧化钠溶液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