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热浪标准
什么是高温热浪
高温热浪又叫高温酷暑,是一个气象学术语,通常指持续多天的35℃以上的高温天气。高温热浪的标准主要依据高温对人体产生影响或危害的程度而制定。中国除东北、青藏高原极少或不出现高温天气外,其他地区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温天气。华北东部、南部、黄淮西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除沿海地区)及云南南部、新疆中部和南部、内蒙古西北部年高温日数有10~20天,南疆盆地东部超过30天。
高温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一定的影响。高温热浪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低,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因用语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造成水电供应紧张,故障频发。高温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高温少雨同时出现时,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的发展,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持续高温少雨还易引发火灾,而森林火灾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另外,旅游、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高温热浪同时也会给一些生产、销售防暑降温用品及设备的厂家和商家带来商机。
高温热浪标准
高温热浪的标准主要依据高温对人体产生影响或危害的程度而制定。
高温热浪灾害受地理、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世界各国和地区研究高温热浪所采取的方法不同,高温热浪的标准也有很大差异。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高温热浪标准。
我国高温热浪的标准
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称之为高温酷暑)。由于近年来高温热浪天气的频繁出现,高温带来的灾害日益严重。为此,我国气象部门针对高温天气的防御,特别制定了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对其他生物影响的标准可依据达到危害时的温度量值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