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的哪些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的译音,原意是“神童”或“圣明之子”。相传,很久以前,居住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一带的古印第安人,很注意海洋与天气的关系。他们发现,如果在圣诞节前后,附近的海水比往常格外温暖,不久,便会天降大雨,并伴有海鸟结队迁徙等怪现象发生。古印第安人出于迷信,称这种反常的温暖潮流为“神童”潮流,即“厄尔尼诺”潮流。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大范围、长时间、不同断的异常增温现象。“厄尔尼诺”一词源自西班牙,意即“圣婴”。厄尔尼诺现象常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渔民最早注意到由于海水水温的变化影响了正常的鱼汛,就根据这种现象常发生在圣诞节前后这一特点,称之为“厄尔尼诺”,意思是“圣婴降临,情况有变”。实际上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时间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月份。一般认为,这一海域的水温比正常温度高出0.5℃以上就可以判定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大面积的海水温度增高,造成东太平洋上空水蒸气量加大,西向信风减弱,改变了大气环流的常态,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反常。1997年厄尔尼诺现象为第14次,它始于3月份,突出的特点是来势凶猛、发展迅速。1997年11月中旬,日本气象厅厄尔尼诺监视预报中心宣布,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垂直分布图的颜色越来越红,其面积也越来越大,水温正在不断升高。11月份洋面平均水温比平常年份高出3.3℃,是本世纪以来的最高纪录。该中心认为,太平洋赤道附近东部地区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那么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有哪些呢?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改变全球的气候,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季风区,由于厄尔尼诺使得太平洋东部的冷水变成暖水,使得太平洋偏东信风强度减弱,使得原本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向东流动,使得西部表层海水厚度和暖水层厚度都有很明显的降低,这会使得流经在暖水层上的西南和东南季风强度减弱,使得南亚季风区出现明显的干旱,而东亚季风区由于东南季风变弱,使得北方地区无法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而出现夏旱,而南方长江流域,因为东南季风长期徘徊在这使得该地出现洪涝。然后由于大气环流的改变,使得全球的气候都发生了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区域是东南亚、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中国。从降雨情况来看,一般会导致东南亚干旱、澳大利亚干旱、印度干旱、巴西(北部少雨,中南部降雨过多)、中国(北方少雨、南部多雨)。从气温来看,夏天导致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和中美洲干旱,巴西中南部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