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坟发现曹魏大墓
近日,河南省洛阳市寇店镇西朱村南约700米处因迁坟发现曹魏大墓,初步判定该墓葬是曹魏时期的一座高等级贵族墓葬。一起来看看迁坟发现曹魏大墓的详细内容吧!
迁坟发现曹魏大墓
火车网小编近日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西朱村南约700米处发现一处墓葬,出土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以及100余件石质“遣册”。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初步判定,该墓葬是曹魏时期的一座高等级贵族墓葬。
据介绍,墓葬为长斜坡墓道明坑墓,东西向,未见封土。墓葬土圹东西全长约52米,口部距墓底深约12米。墓室土圹近长方形,东西长约18米,南北宽13.5米。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该墓葬平面呈甲字形,有七层台阶,这是曹魏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的特点。结合出土器物和相关文献记载,该墓葬的主人可能是魏明帝皇后。”
迁坟发现曹魏大墓,该墓葬于2015年7月19日在西朱村村民迁坟过程中被发现,因存在被盗掘的隐患,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墓葬盗扰严重,甚至大部分墓砖都已被盗走。根据盗洞判断,该墓葬早在宋代就已被盗。”史家珍说。
截至目前,该墓葬的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同时,通过对周边的调查钻探,考古人员在墓葬东侧400米的山岗上发现了一座规模更大的墓葬,亦为东西朝向,未见封土。经初步勘探,墓道长约40米,宽约10米。
迁坟发现曹魏大墓
曹魏概况
魏国(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两晋南北朝的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在疆域上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毌丘俭征伐高句丽后将朝鲜半岛北部并入了版图,南部诸州大致以秦岭淮河与蜀、吴为界。[1] 公元263年,攻灭蜀汉将益州和南中纳入版图,曹魏国土约达四百万。
以上就是关于迁坟发现曹魏大墓的详细内容,更多后续情况小编将持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