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安哥拉
- 英文名称:Angola
- 国际邮编:999104
- 国际区号:244
- 与北京时差:-7
- 域名后缀:AO
简介
独立日:11月11日(1975年)
国庆日:11月11日(197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由红、黑两个平行长方形构成。旗面中间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齿轮和砍刀。在弧形齿轮和砍刀之间有一颗金色五角星。黑色是对非洲大陆的颂扬;红色表示同殖民者进行斗争的先烈的鲜血。五角星表示国际主义和进步事业,五个角象征团结、自由、正义、民主与进步。齿轮和砍刀象征着工农劳动者和军队的团结,并表示对早年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农民和战士的纪念。
国徽:呈圆形。圆面为浅蓝色,圆周由齿轮和安哥拉的主要农产品玉米、棉花、咖啡及绿枝图案组成。下方齿轮和绿枝连接处是一本打开的书,象征教育和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书之上为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这个年轻的国家;太阳光芒中交叉着锄头和砍刀,象征国际主义和人民永远向前;之上为一颗黄色五角星,寓意同国旗。底端的黄色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安哥拉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Jose Eduardo Dos Santos),1979年9月起任总统。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刚果(金),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面积124.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50公里。全国大部是海拔1000米以上高原,地势东高西低,大西洋沿岸为平原区。中西部的莫科山海拔2620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库邦戈河、宽扎河、库内内河和宽多河。北部的刚果河(扎伊尔河是安与刚果金(原扎伊尔)之间的界河。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
人口:1310万(2001年估计)。主要有奥温本杜族、姆本杜族等。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居民多数讲班图语。49%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其他大部分居民信奉拜物教。
首都:罗安达(Luanda)
简史: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殖民船队首次抵达安哥拉,1560年侵入恩东戈王国,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将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50年代中期以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先后成立。1961年2月4日“安人运”开始进行武装斗争。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1月31日安三个组织同葡当局组成过渡政府。不久,“安人运”、“安解阵”、“安盟”之间发生武装冲突,8月过渡政府解体。葡当局于1975年11月10日宣布“把权力交给安哥拉人民”。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任总统。1976年“安人运”击溃“安解阵”部队,并将“安盟”部队逐出城市。1992年8月,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
政治:现行宪法于1975年11月11日颁布,1978年1月、1980年8月、1991年3月和1992年8月四次修改。宪法规定,实行多党制。共和国总统经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总统兼任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有权公布或废除法律,宣布战争或和平状态,任免政府部长、军队高级将领、省长、总检察长、最高法院法官等。议会同政府的权力分开。法院和法官有权独立行使审判权。宪法还规定,安哥拉既不参加任何国际军事组织,也不允许外国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1992年8月,议会决定将国名由“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改为“安哥拉共和国”;“人民议会”改为“国民议会”;各级法院均删去“人民”字样。
经济:盛产石油和钻石。过去粮食自给有余,咖啡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旷日持久的内战使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受阻,造成近百万人死亡,近10万人成为残疾,农田荒芜,工业凋敝。安哥拉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仅次于尼日利亚。安哥拉的石油主要用于出口,石油出口收入占出口总额的90%。石油生产占安哥拉国内生产总值的45%,国家财政收入的85%至90%来自石油业。
外交:奉行反帝、反殖、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与中国关系:1983年1月12日,安中两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