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www.huochepw100.com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来源:天气百科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 地质灾害 - 国土资源部统计信息

    最新统计表明,2010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670起,造成人员伤亡的382起,致使2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 据介绍,2010年是最近10年来我国地质灾害灾情最重、重大灾害事件最多、死亡失踪人数最多的一年。但是,随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不断推广,防灾避险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群测群防建设和乡镇国土所的评估、巡查、宣传、预案等建设,广大干部群众防灾避险意识逐步提高。 2010年,全国成功避让各类地质灾害1166起,避免人员伤亡95776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9.3亿元,也为历年来最多。 统计显示,2010年地质灾害发生在我国28个省(区、市)境内。强降雨是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导致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 地质灾害 - 相关条例

    2003年11月19日中国国务院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温家宝总理签发国务院第394号令,予以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确立了如下三项原则:

    一是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三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管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了以下五项主要的法律制度:

    一是地质灾害调查制度。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全国的地质灾害调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主管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二是地质灾害预报制度。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地质灾害预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

    三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是对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其资质条件进行审查合格,并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五是与建设工程配套实施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三同时"制度。即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此外,条例还明确了违法责任的追究。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主要规定了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一)刑事责任;(二)民事责任;(三)行政责任。

  • 地质灾害 - 危险性评估

    泥石流场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估的工作,主要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地质灾害危险性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2、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

    3、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 地质灾害 - 类型

    中国地质灾害分布图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 地质灾害 - 成因

    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动力诱发(破坏)下发生的。诱发动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的。据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动力成因概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常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

    1、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开挖边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滑坡。

    3、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

    4、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
  • 24节气
  • 天气资讯
  • 天气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