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洋环流 - 温度调节
湾流是世界上最大的暖流。它是由大西洋的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中越过赤道的部分汇合而成的。它发源于墨西哥湾。那儿汇集了南北赤道流和信风不断驱入的大西洋热带暖水,水位高于附近其他海面,成了大西洋的热水库。热水源源不断地自这里流出,供给湾流北上,然后转向东北,直达北欧沿岸。 北方的冬天,家家都有暖气管或火炉,否则,寒冷的气候,使人们生活困难,工作受到影响。可是人工暖气,既消耗能源,也花费很高;生炉子还很脏。海洋上的暖流,就是大自然给人类安装的不花钱的天然暖气管道。太平洋里的黑潮、东澳大利亚暖流;大西洋的湾流、巴西暖流等,都是这类闻寒送暖的海流。地球的两极气候严寒,赤道附近又炎热得很,如果没有海洋和大气进行调节,冷热的差别还要拉大。据科学家研究,海洋暖流在调节全球气候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把赤道海域过多的热量带走,送到高纬度气候寒冷的地方,对改变全球冷热不均的现象,起到了平衡与缓和的作用;调节了地球的气候,使炎热的地方变得凉爽些,给寒冷的地方送去一些温暖。在世界大洋所有的暖流中,湾流起的作用最大。湾流长约3000多公里,宽约120公里,表层水温约25℃,流量约为全世界河流总量的120倍。这样大规模的热水流,携带着巨大的热量,浩浩荡荡输向高纬度海域,特别是流向西北欧沿岸。在西风带的吹刮下,连同湾流上方的湿热空气,都一起温暖着西北欧的气候。据科学家的估计,湾流每年向西北欧输送的热量,按每公里海岸平均计算,约相当于燃烧6000万吨煤炭放出的热量。位于西北欧的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瑞士等国,地理位置相当于中国黑龙江的北大荒地区。但是由于湾流的影响,西北欧的冬天气候却温暖如春,竟与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气候相似,等于纬度南移了将近20度。而中国的北大荒一带,气候却十分寒冷,每年的10月,就大雪纷飞了。奇怪的是,湾流经过美国的东南沿岸,但美国得益却不及西欧多。很明显,因为湾流在美国的东南方,在西风带的吹送下,湾流的热量背离美国而去,因而美国没有享受到西北欧国家那么多的恩惠。开始,有些美国人不太甘心,想在大西洋上修筑一道堤坝,挡住湾流东去的路,迫使它改道,沿美国海岸北上,把天然的海上暖气管接到自己家门口。后来,由于科学家们的干预,这个乌托邦式的计划才销声匿迹了。黑潮是世界大洋中第二大暖流。它在太平洋的位置的确很像湾流,也处在大洋环流西部边界。它源于中国台湾省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洋面,流经东海,到日本列岛以南海域东去。经科学家调查,太平洋虽然面积最大,但黑潮暖流的强度却次于湾流,它的流量及热量约为湾流的70%。而且经过长途跋涉,待到达太平洋东岸,热量损耗太多,已成强驾之末,作用不大了。加之美洲西岸有高山阻挡,即使西风带有意帮忙,也爱莫能助。
-
大洋环流 - 气候影响
赤道附近的温暖海水通过环流流向南北极海域,极地寒冷的海水通过环流流向赤道海域,构成了世界大洋的环流。大洋环流是维持地球热量平衡的重要因素。对陆地气候影响最大的海流是黑潮和墨西哥湾流。
黑潮主流在东中国海的三个主要分支黑潮的高温高盐水来自太平洋赤道海域,从菲律宾以东海域开始转向,紧贴中国台湾省东部进入东海,沿冲绳海沟流向东北,经日本列岛沿海直达北太平洋。黑潮像一条海洋中的大河,宽100-200公里,深400-500米,流速每小时3-4公里,流量相当全世界河流总流量的20倍。墨西哥湾流温暖的海水来自大西洋赤道海域。湾流从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开始转向,因此,又称墨西哥湾流。它斜穿大西洋流向北冰洋。给西北欧带来温暖的大西洋暖流。黑潮的海水温度和盐度明显地高于两旁的海水,从卫星照片上看,颜色也比两旁海水深。横穿黑潮航行的人,细心观察,也能感觉到这种与众不同的黑潮运动。海洋学界都承认黑潮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中国明、清两朝,冲绳王国是中国属国。每当老国王去世、新国王继位,必须得到中国皇帝的册封才算合法。中国册封使臣的官船由福州出发,以钓鱼岛为导航标志,穿过黑潮到达冲绳。中国册封使臣的座船过黑潮时要举行祭海仪式。在中国使臣回国后的"报告"和著作中,对黑潮多有记载。当时中国称黑潮为"落极"。海洋学家的专著中说,中国人发现黑潮的时间已有数千年。距今约3000年前,周武王伐纣,灭亡了商朝。商朝的遗民"义不食周粟",纷纷向海外逃亡。这一时期大批商朝遗民航海东渡,发现黑潮是可能的。高温高盐的黑潮水,携带着巨大的热量,浩浩荡荡,不分昼夜地由南向北流淌,给日本、朝鲜及中国沿海带来雨水和适宜的气候。当然,除了暖流之外还有寒流。寒流由极地海域流向赤道海域。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比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气候要冷得多。比如俄罗斯远东沿海地区,由于亲潮(千岛寒流)的影响,与西北欧同纬度的沿海地区大不相同,属于严寒地区。
-
大洋环流 - 形成原因
大洋环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风、大洋的位置、海陆分布形态、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称为科氏力)等都施加了影响,可以说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风不仅能掀起浪,还能吹送海水成流。常年稳定的风力作用,可以形成一支长盛不衰的海流。经久不停的赤道流,就是被信风带吹刮的偏东风而形成的。稳定的西风漂流,则要归功于强有力的西风带。所以,有人把海洋表层流,称为"风海流"。但是,大洋环流形成的"环",却不能把功劳都记在风的账簿上,大陆的分布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都占着重要的位置。当赤道流一路西行,到了大洋西边缘时,被大陆挡住了去路,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原路返回东岸,二是转弯。但是,因为"后续部队"浩浩荡荡,源源不断地跟进来,全部返回是不可能的,只好分出一小股潜入下层返回,成为赤道潜流;其余大部分只得拐弯另辟他途,继续前进。注哪里转弯呢?这时,地转偏向力帮助了它。在北半球,海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向右转,在南半球则使它向左转。加上大陆的阻挡,水到渠成,海流便大规模地向极地方向拐弯了。在海流向极地方向进军途中,地转力一刻也不放松,拉偏的劲头越来越足,到纬度40度左右时,强大的西风带与地转偏向力形成合力,使海流成为向东的西风漂流。同样的道理,西风漂流到大洋东岸附近,必然取道流向赤道,从而完成了一个大循环。
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差异也是形成环流的重要原因,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被称为“热盐环流”。高纬度地区冰冷、含盐量高的海水从深海流向低纬度的海洋,低纬度的高温洋流则由南往北流,形成全球热量的“交换机”。形成于北大西洋的冷水团在深层以西边界流的形式向南流去,之后围绕着南极绕极急流,部分和形成于威德尔海的南极底层水混合,流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在那里上翻穿过温跃层到达上层海洋。它和大气中的哈德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等一起,构成了对维持全球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至关重要的经向环流体系。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20世纪以来欧亚地区降水增加,积雪、冰川不断融化,造成北大西洋的深水盐分被冲淡,从高纬度地区下沉的力量便减少了。
-
大洋环流 - 主要环流
大洋中的海水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像陆地上的河流那样,长年累月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流动着,这就是"海流"。不过,河流两岸是陆地,而海流两岸仍是海水。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很难看出来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流,有几百公里宽、上千公里长、数百米深。大洋中的海流规模非常大。海流并不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的。在北太平洋,表层有一个顺时针环流外;在南太平洋也有一个方向相反的环流。它们由南赤道流、东澳大利亚流、西风漂流和秘鲁海流组成的反时针方向的环流。在大西洋的南部和北部也各有一个环流,模样大体与太平洋相仿。北大西洋环流由北赤道流、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流和加那利海流组成;南大西洋环流由南赤道流、巴西海流、西风漂流和本格拉海流组成。印度洋有点特殊,只在赤道以南有个环流,位于印度洋中部赤道以北,洋域太小,又受陆地影响,形不成长年稳定的环流。由于季节不同,印度洋北部的海流方向,随着季风改变,夏季是自东向西流,并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形成两个顺时针的小环流;冬季则相反,海流由西向东流。北冰洋由于位置特殊,又受大西洋海流的支配,也只形成一个顺时针的环流。
大洋环流
-
大洋环流 - 简介
全球大气对流模式大洋环流(ocean circulation)是存在于大洋中的海水环流。它主要受大气环流风带、海洋中热辐射和海水盐度等影响,其中又以大气环流的影响最为重要;因而,世界洋、海流的分布与世界风带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信风区有一股自东向西的赤道海流,而北赤道海流和南赤道海流之间则有一支自西向东的赤道逆流。在盛行西风带中,有一支基本上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它在南半球彼此沟通而成一连续的西风环流。除了在北印度洋受季风影响而形成季风海流外,在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大约在纬度40度以下都有一个以大洋高气压为中心的循环系统(北半球的是顺时外环流,南半球的是反时针环流)。在北半球高纬地区的大洋中有一小型的逆时针环流,而在南半球则为与西风漂流方向相反的环绕南极的南极绕极流。此外,还有海水的垂直运动和大洋深层环流。
-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
-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