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西塘五一旅游攻略
2014西塘五一旅游攻略
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赢得广大游人们的青睐,而其中的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为引人,它是水乡特有的建筑,其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已变成当代人赏古、探幽的休闲一餐,除此之外景区内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2014西塘五一旅游攻略具体如下:
种福堂
石皮弄的东侧,是王家的宅第。据王家家谱记载:其世祖是宋代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种福堂的名称为教诲后人多行善积德,所谓:种瓜得瓜,种福有福。种福堂为江南民居的清代大宅式建筑,前后共有七个单元,总长100余米。站在街上看到的门面不是很气派,与边上的房屋没有区别。据老人们讲:那是因为从前太湖一带有强盗出没,门面的平淡是一种伪装。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种保护,更为主要的是江南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化风格——先抑后扬。进入第二单元是轿厅,也很简陋,不过是两层,楼上住下人,估计备轿方便些。
石皮弄
石皮弄位于西塘镇下西街,"种福堂"西首,是夹在两幢住宅之间的露天弄堂,建于明末清处。在西塘镇122条长短不一的弄中,石皮弄最窄,宽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由166块石铺成,弄面平整,下为下水道。石皮弄左右两壁梯级状山墙有6-10米高,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古老而又独特的风姿。石皮弄是西塘最长的弄堂。弄深而窄,石薄如皮,故名石皮弄。喜欢青石板铺砌的路,想去过西塘的人都会喜欢这样的一条条青石路,清晨亦或是夕阳下,走过这长长的弄堂,踏着青石板发出清脆的脚步声。看石皮弄,想象那庭院深深锁春秋的年代。古镇在明代以前大户人家有唐、王、赵、陆四姓,明以后又有倪、蒋、朱、卜、陆等大户,故多建有深宅大院。宅深形成长长的弄,镇上现仍长短不一的弄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条,石皮弄最具特色。
西园
现在园内有“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百印馆”、“南社陈列室”等展厅。“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展出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念慈先生的精品扇面一百余件。“百印馆”里陈列着由杭州西泠印社组织的国内外百名篆刻家篆刻的一百枚反映西塘风情风貌的印章,印花和边款。这百枚印章表现的是西塘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