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
枫桥,旧称封桥,位于苏州西北七里小镇枫桥镇,横跨于运河支流之上。枫桥形如月牙,为单孔石拱桥,长39.6米,高7米,宽4.2米,跨径10米,始建于唐代,据推断距今至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明崇祯末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都曾修缮过,现存的枫桥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的。
其实,枫桥只是一座江南常见的石拱桥。大运河在此通过,这里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得名为“封桥”。自从唐代诗人张继写下了《枫桥夜泊》之后,因而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千百年来,凡来苏州的游客,都要来此领略一下枫桥的诗情画意。明朝诗人高启(1336-1374)在《枫桥诗》中不无感慨地写道“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此时的我站在枫桥上,仰望着大运河远去的流水,脑海中回荡着唐代诗人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字句,尽力地去构思那诗句中诗人眼里描写的一个秋天的夜晚,那运河上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古苏州城外枫桥边的画面。明月已经落下,静静的运河上唯有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的凄凉。
当年的景象如今早已成为历史故事中的画面。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而绘就的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早已不复存在。而诗句中后半段更具神韵,偶尔间,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传来,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
然而,今天的我没有机会回到唐代诗人张继那刻去感悟枫桥的夜。我也没有能在这短暂的停留中悟出什么来,只是在这如今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回味一番世人所描写的意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