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浸润在古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浸润在古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网纵横,物产丰富。几千年来,不仅是全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同时也是中国政治、军事的核心地区。无数王朝,在这片富庶的江南大地上,凿运河、开邗沟,吴越争霸、卧薪尝胆,孙刘结亲、千古笑谈,南宋偏安、风波冤案,大明建都、一统江南…………上演了无数轰轰烈烈的历史活剧,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尤其是那些咏史怀古、凭吊先贤的诗词,更是耳熟能详,传诵千古。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盘龙”。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峰巅片石留三国,栏外长江咽六朝”。
“江流不尽前朝恨,霸业空遗过客嗟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如果说几首古诗词就可以串连起一部吴越春秋,那么,江南腹地的扬州,就是一座侵润在古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了。
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镇)中,扬州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但却有着鲜明的文化个性。特殊、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既有舟楫之便,又得人文之胜,不仅风光旖旎,物产丰饶,更是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只要你在老城区随便走走看看,就能感觉到这座小城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与悠悠文脉。
也许你未曾到过扬州,但“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天赖是扬州”、“二十四楼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些古诗,你一定不会不知道!
扬州是个文化重镇。数不胜数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或在这里诞生,或在这里活动。他们赞美扬州,怀古咏史,相互唱和,抒发胸臆,宣泄积郁,忧国忧民,或壮怀激烈,或婉约悱恻,留下无数名篇佳句,成为中华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
三月,我到扬州.虽然只是短暂停留,匆匆游览,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博大的文化内涵就已经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
瘦西湖五亭桥
面对丰富多彩、浩瀚博大的扬州文化形态,要想用简单的几句话去概括是不可能的,要想用一些华丽的词藻去作定义也是徒劳的。但怎样才能梳理清扬州的文脉呢?
——不是有那么多关于扬州的古诗词吗?于是我想到古诗词,按历史顺序读一些关于扬州的古诗词,也许能理出些许扬州的文化脉络。
关于扬州的古诗词实在太多了,我们就按历史顺序选读几首吧。
“至广陵马上作”魏. 曹丕。全诗略长,拮取数语: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且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作者曹丕,即魏文帝,曹操次子。这是黄初六年(公元226年)冬十月,曹丕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的马上之作。是古诗词中最早提到广陵(扬州)的一首诗。
有趣的是,到了隋代,同样是皇次子的杨广也写下一首江都宫乐歌,记录了其在扬州的游乐:
“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
到了唐代,简直就是诗歌的海洋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仙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名气实在太大了,许多人也许就是通过这首诗才认识了扬州。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杜甫的这首“解闷十二首(选一)”虽不如李白那首著名,但却道出了当年扬州作为东亚商业重镇,吸引着亚洲各国商人。“商胡”,即经商的胡人,他们离别了大漠草原,到扬州做生意来了。“淮南”,扬州的代称。唐代所设的淮南道,治所就在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