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浸润在古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名城
位于扬州西北的吴公台,虽然今已不存,但当年却引起诗人刘长卿的几多惆怅: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秋天本来就是个容易多愁善感的季节,诗人登高远望,眼前的野寺 、云峰、夕阳、旧垒、空林,耳畔的寒磬,使人联想到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小朝廷,多少往事,都成过眼烟云,只有这滔滔长江,“不舍昼夜”,奔流至今。
扬州是商城,是富庶之邦,日夜笙歌曼舞,夜市也自然喧闹繁华。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写道: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时平日”,就是承平之日。就连不是恨太平的时候都如此,何况承平之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刘禹锡与白居易扬州相遇,白居易曾赠刘诗一首,这首便是刘禹锡答白居易赠诗之作。诗中如何感叹朋友凋零、故人疏离,都暂且不管,且看这两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却成为千古绝句。沉船、病树都不可避免,但事物的主流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白居易“长相思”一首: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虽然清新明快,但通篇是愁、是思、是恨!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是徐凝七绝中的后两句。“无赖”,可爱、可喜的意思。
你看,诗人把天下明月夜一分为三,扬州竟占其二!
“十里长街市井连, 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这是张祜“纵游淮南”中的诗句。月明桥今已不存。禅智、山光是两个寺名,也不存在了。但诗人对扬州山水的眷恋,已经到了虽然生不在此,死却也要死在扬州的地步。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杜牧咏扬州的又一首名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关于二十四桥,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唐代扬州繁盛,有桥二十四座。一说是二十四桥就是一座桥名。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称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我取沈括之说。二十四桥,泛指多桥的扬州城,明月之夜,桥桥得月,水水耀波,明月夜当不属一桥一水所独有。
只因“二十四桥明月夜”一句,不但使扬州更有名,扬州的桥也更有名了!
毛泽东手书该诗
宋代以词盛行。我们从宋代的诗词中选读几首。
晏殊作于扬州的“浣溪沙”,全词不长: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好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又是被频频引用的千古绝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这首“泊船瓜洲”,几乎是后人凡写春天都会引用的诗句。京口、瓜州,都是扬州与镇江一带的景物。明山秀水,不由得引发作者思归之情。
“西江月 平山堂”是苏东坡的一首怀念欧阳修的词。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飞龙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供空,未转头时皆梦。”
老仙翁指欧阳修。
“休言万事转头空”是苏东坡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未转头时皆梦”一句,则哲理更深。
秦观“望海潮 广陵怀古”: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园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