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侗风情游攻略大全(吐血整理)
再往前走就是宽阔的都柳江,江边有一群枝繁叶茂的古榕树,树干甚粗,几个人合抱才能抱住。古榕群在方圆地区十分有名,询问当地人,多会向你推荐观赏古榕群。榕树旁散落着不少砖瓦搭建的小庙,很具当地特色。 江上横卧一座大石桥,乳白色的石头很结实,有些农户在上面晒稻子。白发老人在桥边不远处晒刚刚染好的侗布,黑色的褐色的,油汪汪,很结实很漂亮。
三宝侗寨是三个连接起来的寨子,鼓楼所在之处的寨子最大最为集中。但是走起来发现,寨子其实并不大,三小时不到就能逛一圈。 好多小孩子抱着饭碗在木屋厅堂看湖南卫视,村里的小学很小很破旧,墙壁上还写着类似80年代式样的宣传标语,村里新式砖瓦结构房屋和老式木屋穿插着,很不协调,丧失了侗寨应有的原汁原味。可能距离县城较近的缘故,汉化很严重。整体逛一下感觉比较失望,和所期待的有较大落差。
天色已晚,决定住在寨子里一户姓杨的叔叔家。杨叔叔的女儿在青歌赛原生态民歌组里拿过银奖,是远近闻名的唱歌好手,如今在四川进修。杨叔叔一家三个子女,如今都有成家立业,摆脱农家身份有了较好归宿。热情的杨叔叔邀请我和他一同吃了顿便饭。
杨婶婶去寨子里娘家了,天黑以后才回来。三人坐在新盖好没几年的木楼的客厅里拉家常,聊天。与汉化严重的杨叔叔相比,穿着侗族传统侗布衣服,竖着传统式样发髻的杨婶要传统得多。她很开朗健谈,和我聊起不少趣事,比如侗族传说啦,德国小洋鬼子住三个月学习侗话啦,等等。 聊得累了便上楼睡觉去了。因为是淡季,偌大的木楼二层就我自己,有点害怕的说。不过很快就进入梦乡啦。(未完待续……)
----------------------------------------------华丽丽的分割线----------------------------------
告别榕江去从江 12月30号了,马上就要和2010年say goodbye了。坐在单位电脑前,不知道为什么莫名的悲催无比,凄凉无比。有种辞职去浪迹天涯的冲动。是因为风系的水瓶座么?实在难以忍受一成不变一潭死水般的生活。回想我的2010年,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话,那去黔东南,在贵州的大山大水中畅游,则是最为色彩斑斓的一笔。扯远了,让咱们回归正题吧。
俗话说,贵州天无三日晴。前几天都幸运地赶上晴天,不免心中窃喜。不过第二天早上从三宝侗寨的杨老师家起床后,就发现窗外淅淅沥沥地飘着雨丝。灰黑色的古老木楼的屋檐角,挂着一串串晶莹的雨珠。青苔未消的瓦片上响起一丝沙沙声。撑着伞,回头望一眼秀气的大鼓楼,告别了热情的杨叔叔,踏上前行的路上。
清晨,天有点灰蒙蒙。村旁的公路边,一家侗族早点铺子里,很多孩子背着小书包吃着热气腾腾的早点,老板娘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而公路的另一边就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麦田,金灿灿的一大片,那种真实、大气和质朴的状态真是久违了。麦田背后就是黛色的群山,灰灰的,晨雾缭绕,颇有几分仙境的味道。
路上拦一辆三轮车,伴着哒哒的马达声,向交通枢纽桥头驶去。旁边是友好和善的侗族姐姐,一路上偶尔攀谈几句。路旁能看到一排穿着土布青衣的女子,裹腿,梳着侗族特有的发髻,耳坠下摆是长长的粉色毛线流苏,非常艳丽好看。我问侗族姐姐她们是什么族,阿姐用侗话和司机聊了聊,说她们也是侗族,不过服饰不太一样。
到了桥头,这里是一片热闹的农贸集市,卖肉卖菜,土鸡凉粉应有尽有。本来问了当地人在这里等去增冲的班车,结果要中午1点才发车。现在才早上8点还不到,等到那时候也太浪费时间了。于是问当地的摩的,120,150……司机漫天要价。一个增冲当地人告诉我说,其实50块不到,他们看你是外地人,故意多要。问了好多,犹豫了很久,只能咬咬牙和增冲的大鼓楼遗憾的说再见了。一则,雨天路滑,坐摩的不安全;二则,车钱太贵不划算。后来跳上迎面开来的一辆去从江的班车。居然又碰到同去三宝寨的两个广东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