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侗风情游攻略大全(吐血整理)
榕江到从江三四个小时左右。但一路上风光十分秀丽壮美。碧绿碧绿的江水玉带般绕着青山,偶尔有几个古朴的寨子从车窗外飞过。 班车经过一个小村落,有7名穿着侗族青衣,梳着侗族传统发髻的大婶拦住车子。 “去** 多少钱?” “9块!” “7块吧!”“不行,9块!” ”哎呀,7块吧!“…… 侗族大婶们经过几番讨价还价,终于将车票前从9块砍到7块。突然想到,汉族人真是精明,弄出班车这种东西,一来方便了民村走山路,二来真是赚了不少钱。
坐在我旁边的大婶非常清瘦,精神矍铄,眼睛细长、明亮,颧骨微高,发髻梳得一丝不苟,身上侗族青衣干干净净,脚下的黑布鞋也是一尘不染,手里提着一个粗布包。一群人用侗语拉家常,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时而开怀大笑,虽然听不懂她们说些什么,不过那种乐观淳朴的态度也感染了我。
过了一会,身旁的侗族大婶变戏法一般,从布包里掏出一大块白薯来。一掰两半。一半给了身后的姐妹,另一半再一分为二。突然,她将其中的一大块递给我。 我惊住了。我从未料到她会将四分之一块白薯递给身旁的一个陌生男生。也许在城市里呆的太久了,反而对这样不存在任何目的和动机的善举显得惊奇而陌生了。说实话,当时真的特别特别感动,为朴素的侗族大婶的善良和热情,也为那一份来自侗族同胞的关心。我甚至想起了妈妈。我赶紧接过白薯,像捧着一块宝贝,咬一口,甜甜的,面面的,幸福而开心地吃起来。
过了一会,突然想起来包里还有好多金丝猴。于是,掏出一大把糖递给旁边的大婶,也算是作为礼貌答谢吧。她略微吃惊地望着我,摇摇头,摆摆手,表示不要。这回又轮到我暗自吃惊了。因为已经习惯了别人的给予,面对突然的拒绝,反而不适应了。在我的坚持下,大婶收下了。她数了数糖果,每个年纪大一点的奶奶分了两颗,其他年轻一些的大婶每人分了一颗。然后,一群人又叽叽喳喳聊了一通。
这时后面的侗族婶子也探过头来和我攀谈起来。从哪儿来?也有北京来的人到过我们那里;他们那里都是平原,不像我们贵州有山有水……言谈之间,那份对土地对生活的热爱,自然而朴实地流淌开来,深深地感染了我。这一幕久久地在我脑中盘旋,也是此次黔东南之行的”意外收获“。
(12月30日,21点52分 未完待续……)
-----------------------------------------------------------------------------------------
真的对比起大家,时隔上次更新已经半年之久了。有时候是太忙没时间,有时候有时间但没有合适的心情。不想让这次难忘的旅行变成过了白开水般的无味流水账。如果文章给计划要去的朋友带来一丝帮助的话,我会感到非常高兴!如果还没计划要去的朋友看了稿子要去的话,我会更高兴。黔东南真的是一块民风淳朴、风情浓郁的宝地。真想娶个苗族姑娘在山里住一辈子。呵呵。不是假话。半年多了,凭着记忆和日记再给大家续上一些哈。
岜沙:中国最后一个火枪手部落
榕江到从江一路上风景很漂亮,云雾缭绕的群山,时隐时现的侗族大鼓楼,还有碧绿碧绿的玉带在脚下蜿蜒流淌。无人看管的自由下司犬眯着眼睛望着过来过往的车辆,东跑跑西颠颠的,停停跑跑,若有所思的样子。
到了从江汽车站大概是中午12点钟左右。穿过横跨一条江的青龙桥,到桥头有很多摩的、面包车等在等生意。乘坐摩的到芭莎是2块钱,我们问了一辆正在拉货的顺路面包车,每人五块钱。天有点阴阴的,偶尔滴着几滴雨,就做了面包车。大概15分钟就到了,都是柏油路,就是路的坡度非常非常,坐摩的要小心,大转弯处经常发生事故。
岜沙也是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开发了,以“中国最后一个火枪手部落”闻名遐迩。不过经过了二三十年的起起落落,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芭莎显得力不从心。去的时候,寨子里空空荡荡,几乎看不到人。只有偶尔有苗族妇人或者老人孩子从路上经过。年轻力壮的苗族男女应该都是外出打工去了。据说岜沙人敬畏树神,爱树如命,林子里古树参天,葱葱郁郁,从不随便砍一棵树。盖毛主席纪念堂的时候,岜沙人亲手砍掉了一棵百年古树送到北京,之后又种上数百棵树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