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侗风情游攻略大全(吐血整理)
忘记从哪儿看到的,岜沙男子有三宝。一宝,是手里的火枪;二宝,是长长的烟袋;三宝,是男子头上用镰刀剃出来的独特发髻。岜沙男子成年礼就是长辈男子用镰刀剃头,剃成一个四周光光、中间圆形的发髻,长长的头发就盘成特有的样式在上边。不少岜沙人已经不再这样了,不过一些小孩子还保留着。
一条柏油马路将岜沙寨子一分为二,分布在道路两旁。天滴着小雨,我们打着伞,在路左边沿着小路走下去。树木葱郁,木质的垛子随着收割回来的麦子。细密茁壮的竹林在微风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黑褐色的吊脚楼就沿着山势而建,或零星独立或三三两两或密集成排,房前屋后的空地用栅栏围起来当做菜园,种些白菜萝卜之类的常见蔬菜。碎石头砌起的墙上还蔓延着瓜藤,一些丝瓜南瓜和葫芦已经长得老大,屋檐下挂着一排排金色的干玉米,石头小路旁还有母鸡躲着避雨。雨中的岜沙寨子安静安详,并不缺乏生气和美妙,雨滴芭蕉,竹林母鸡,柴米油盐一样不少,感觉日子咻的一下子被拉长,时间更真实地流淌,日子也更有嚼头更经过了。
同行的两个女生要赶路,看完左侧就匆匆忙忙回去了。互相知晓了名字,说句希望以后路上还会遇到就短暂告别了。我并不满足。就沿着公路右侧的石阶缓缓走下去。古老的石阶长着苔藓,人家的院落里有一群鸭子踱步觅食。忽然望见一群岜沙孩子从竹林深处说说笑笑向我这边走来。岜沙男孩梳着特殊的发髻,见我拍照开心地笑了笑,然后和伙伴蹦蹦跳跳地去上学了。我寻着石板路继续往前走,进入一片望不到边的竹林里。太安静了……有点怕就原路返回了。
返回公路旁恰好碰见一位老人家拄着拐杖站在门口,于是举起相机拍照。老人作出要东西的动作,我便把随身携带的糖果给了她一些。之前看到网贴说岜沙开发的较早,这里的人已有商业意思,孩子老人拍照要钱要糖之类。怎么说呢,太商业化确实不太好,不过旅游者既然来过,就尽点微薄之力帮助一下也无妨嘛。我也经历过藏族的小孩拍完照要钱,那架势那股子狠劲儿,真让人不寒而栗。而苗族的娃娃断然没达到那个样子,大多数还是很淳朴的。将心比心嘛。
进入岜沙寨旁的公路上能看到不错的梯田美景。可惜当时还不知道。回去的时候车很少,找到一个苗族大哥的摩托车,开始他要10块,还价5块。一路上和他聊了不少,之前去过湖南广东打工,现在又回到寨子里,孩子生病去县城买点药。到达终点后,他很热心地帮我指路,叮嘱了一番,俨然成为朋友了一样。
岜沙再见。下一站是无比期待的侗族大歌之乡,小黄村。(2011年9月3日19:59)
-----------------------------------------------------------------------------------------------------------------
不再一次说对不住各位朋友了。因为工作太忙以及懒惰等原因,此次更新距离上次更新已经半年之久。去年的4月份有幸因工作再一次前往黔东南,没想到这么快就又与美丽淳朴的黔东南相聚。咱们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凭借记忆和当时笔记照片讲讲小黄村的情况。
从从江县城到小黄村大概不到30公里路。看完芭沙苗寨,运气不错,正好赶上下午1点半左右的班车。大概2个小时左右就抵达赫赫有名的侗族大歌名村小黄。查过资料知道,小黄村也是“联邦制”,由小黄、高黄、新黔、归修、高额、占千、刷亚7个自然寨组成,其中新黔、小黄和高黄三个寨子紧密相连,是小黄村的中心。村中农民大概4000人左右。
小黄村村门口有一条长长的、非常壮观的风雨桥。据说是从江县最长的一座。进村的路旁便是一大片稻田,正值秋收时节,金灿灿的稻子绿油油的叶子加上背后的黛色群山,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村中有一条小溪穿寨而过,青山环抱,吊脚木楼一座挨着一座,偶见黄发垂髫怡然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