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www.huochepw100.com
游记攻略

山西博物院笔记3

2017-07-27 16:49:00 火车网

山西博物院笔记3

山西博物院笔记31

佛教本源于前六百年古印度,公元初传入中国,汉明帝刘庄派人到印度请来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在洛阳建白马寺,摄摩腾与竺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这是汉地佛教初传的普遍说法,也为我国历史教科书所采用。佛教传入以后,与中国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广泛根植民间,并吸收中国本土道教的思想,仪轨,祭祀等,使之变为适合中国的宗教。(藏传佛教暂不论)

佛教在中国各地各朝代是有差异的,比如禅宗就有南北之分,比如佛教宗派繁多,盛行的就有十大宗派,佛像就更差异化了。在山西,最有名的是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参观了山西博物院才知道隐于乡间古刹的各种佛像丰富多彩,轻易地、明显地反映了从北朝至唐早期佛教雕塑艺术的外来风格到唐以后逐渐走向世俗化的演变过程。

山西南部村镇遍地是佛,村儿里捐献的古佛都足以做镇馆之宝。从北朝的宗教迷狂,到隋唐佛学的哲理思辨,再到宋元奉佛的世俗情结,人们对佛教的崇拜逐渐趋于理性。北朝早期佛像多为高鼻深目、薄衣贴体的异族模样。中后期逐渐汉化,呈现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南朝“名士”形象。到了唐代,又是丰腴健美、优雅自然的时代特色。世界遗产双林寺的彩色佛像是明代的,跟大足彩绘有一拼。自在观音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两千佛像,人物眉目传神、衣纹流动、彩带飘忽,充满了节奏感和律动感,标志性的韦陀彩塑使雕塑和彩绘艺术在明代就登峰造极。

山西佛像大都脸庞圆润清秀,细目弯眉,略带微笑,表情生动自然,脱离了神圣与庄严的佛,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再现。那正是:千年风霜,难以损蚀空灵笑容;世道变迁,岂能磨灭悲悯情怀!

山西博物院笔记32

山西博物院笔记33

山西博物院笔记34

山西博物院笔记35

山西博物院笔记36

山西博物院笔记37

山西博物院笔记38

山西博物院笔记39

山西博物院笔记310

山西博物院笔记311

山西博物院笔记312

山西博物院笔记313

相关阅读
  • 热门旅游景点
  • 热门旅游线路推荐
  • 铁路资讯
  • 天气资讯
  • 航空资讯

出发城市

到达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