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恋,江汉月 ——一家三口国庆长假的赣鄂纪行
我们刚刚下车,就发现人流一字长蛇地排开,几百米长,嗬!黄金周参观博物馆,人民群众的素质很高嘛!排进长长的队伍,为了提前预热,也算是消磨时光吧!我在给儿子眉飞色舞讲了一番吴越恩怨后,满以为经过美人计,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等等一系列正面历史诉说的浸润后… …,于是问儿子:“如果有机会你是选择做夫差还是做勾践呢?”儿子“斩钉截铁”地说;“做夫差,我把勾践杀了,不给他卧薪尝胆的机会。”令我瞠目结舌,我说:算你狠!呵呵!
篇幅所限,我在这里重点说一下越王勾践剑和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1965年在湖北省荆州市望山楚墓群中出土,上面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剑的主要成分为铜,出土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完全隔绝氧气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用于祭祀或宴饮。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钟上都有错金铭文,“曾侯乙作持”,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既美观又实用。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这套编钟深埋地下二千四百余年,至今仍能演奏乐曲,音律准确,音色优美。
湖北省博物馆消耗了我们近一天的时间,但在古老的楚韵里行走,神交古人的风采,实在是我的偏好,但愿平生览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品味母亲的千年历史,若生如此,夫复何求啊!
[10月5日早起打的(8.5元)去武汉关轮渡码头,结果雾大停航,于是返身做公交1元/人到古琴台下,再打的5.5元到归元寺,归元寺香火券20元,在门前的甜食馆过早,汤包6元,豆皮2份6元,热干面2元,绿豆汤1元,豆浆1元,饱!]
在归元寺的门口,我们有幸目睹制作武汉小吃—豆皮的全过程,儿子已经记录在他的文章里,我也浪费笔墨赘诉一二:豆皮其实与豆制品无关,首先在锅里摊一张圆圆大大、色泽金黄的鸡蛋饼,再将蒸熟的糯米饭均匀地摊放在上面,然后撒上浸满油香的熟笋丁、熟肉丁,把饼翻将过来,煎上个把分钟,待糯米完全粘在鸡蛋饼上,就用刀象割豆腐样纵横两向切开,于是一块块喷香的豆皮就放在口水四溢的食客面前了,说的不如吃的好,呵呵!
归元寺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是湖北四大佛教禅寺之一,寺内的建筑、佛教经典以及各种佛像历经“文革”浩劫而完整保留了下来,实为不易。其中尤以罗汉堂供奉的500尊金身罗汉为显著特色,1850年,归元寺僧及民间工匠历九个寒暑塑成,雕塑艺术之高为国内所独有,到归元寺数罗汉现已成为武汉民间的一种习俗。
数罗汉,是归元寺的招牌,我们也不能免俗,各自随意找一尊罗汉开始,按自己的年龄数去,默默记下,出门花10元请那张罗汉帖,于是我得了四句偈语,最后那句是“无私奉献保安康”,唉!不如同行的两位命运好啊!
寺内梵音缭绕,佛香袅袅,人不很多,给我印象较深有两处。一是放生池里的乌龟多如牛毛,据说最大的有百岁之上,堪称龟中“长老”,大大小小,或摆动着笨重的身体在浊水里游荡,或伸直脖颈懒懒地在石台上晒着太阳,好不惬意的样子,羡煞人也!二是藏经阁前一副对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我和妻读了数遍,细细体味,奥妙无穷,领悟人生,通透无比。
[在归元寺乘401路2元/人,至东湖磨山,颠簸了1小时左右]
东湖因位于武汉市东郊而得名。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6倍,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边游人如鲫,河堤上人车交错,湖面宽阔,颇有气势,但没有西湖秀气,“若把东湖比西湖,浓妆艳抹也枉然”,还是气质问题,但愿武汉的朋友不要拍我板砖哦!
妻弄来几个巴掌大小的其貌不扬的小西瓜,可吃上才知道又水灵又甘甜,或许东湖也是如此,改机会再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