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婺源--05金秋(附自驾车线路)
有人说婺源处处是山水,此话不假。这里山势开阔,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金秋时节,处处是金黄的稻田,青翠的竹林,高大的古木。但是婺源最吸引人的,可能还是徽派风格的乡土民居,青瓦粉墙,廊檐高飞,精工细雕,点缀在山水中,透着灵气。婺源的美,其实在秋日微雨后,更令人倾倒,那时的乡村笼罩在一层薄雾中,山水和房屋都可入画,且是一副淡淡的水粉画。这景色,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清晨的上晓起。站在青石板铺就的羊肠小路上,抬眼望去,青山如黛,山头云雾缭绕。远处,老村的入口处,流水环绕,古木参天,青瓦灰檐,何方人家升起炊烟袅袅。周身是青青茶园和油油菜地,早起的农妇,已经埋头弯腰在田间做活。突然心头触动,想起BEYOND的老歌――《农民》,唱的正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再细看脚下的青石板,那可是明代留下的古老驿道。独轮车辗过的地方,在窄窄的石板上,留下深深的印迹。此情此景,让人有感于胸,而无以言表。 此行我们特地去了大嶂山卧龙谷。本以为江南多灵山秀水,特别是浙江就有“浙东,浙西”两个大峽谷。生活在此,已经不鲜见什么山谷。况且我行走的名山大川也已经很多,一个小地方的山水,怎能入眼?去之前,心里想着峽谷的种种不是,兼有古人曾婉惜:凡山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然而令人惊喜的是,大嶂山的卧龙谷全然没有这些瑕疵。这里如此令人称绝,自以为可以将峨嵋,雁荡和天目比下。出清华镇大约20分钟车程可到卧龙谷。沿途景致优美,远处苍山横卧,近前田庄农户,小桥流水。经人指点,我们从清华镇出来不久,可在路边看到远处的“彩虹桥”,用高倍摄像头能看得分明。这座宋代的廊桥保存十分完好,有游人在桥上漫步。可惜门票收得太高,让人望而却步。车停在卧龙谷景区外,安步当车,进入山门。山门一侧溪水纵流,对岸半山坡,有新建的一片竹楼,精巧玲珑,错落有致,胆大的游人可从溪水上踏石而过,到竹楼休憩饮茶。秋季微雨后,谷中凉爽宜人,脚下苍苔铺道,耳边瀑声如雷,远望云蒸雾绕。我们都庆幸在这种天气进山,全然不被酷暑天峽谷中的闷热和多蚊烦扰。卧龙谷令人回味最深的,一是潭水,不仅多,而且水质澄澈,浅处清澈见底,有鱼儿悠悠游过,深处不可测,似潜龙在渊。二是瀑布,有水潭处,必有瀑布,大小不依;三是开发线路的设计者精致的构思,让每处风景绝佳处,有亭可供远眺,有桥可供涉足,有大块卵石铺在溪中,让游人戏水。我们几个胆子很大,登上一座悬在谷中岩石上的亭子,亭下是一汪深潭,耳边急流轰鸣,放眼天高云淡,让人好不惬意!更好的是,游人无须走回头路,上山是蜿蜒的卵石路,下山是平坦柏油路,游览车送下山。与浙江的峽谷比较,这里的地势开阔,地形多变,有险滩,有急流,有深潭,有飞瀑,有竹林,有古木,有悬桥,有栈道,一路游来,妙趣横生。 三、婺源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