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国庆旅游游记
国庆期间,我们一行30人乘旅行社的车赴婺源。短暂的一天匆匆忙忙,景色优美的徽派文化风韵,深深打动着我。
婺源位于赣东北,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属徽州地区),乐安河上游。东邻浙江省开化县,北接徽州休宁县。面积约2947.5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约5.3万人。地处赣东北低山丘陵区,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3%。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年均温16.7℃,年降水量1847.9毫米。东北山地是县内主要林区,森林覆盖率82%。名胜古迹有灵岩洞群、彩虹桥、龙天塔,李坑、思溪、延村等明清建筑群,等等。
婺源生态优美,物产丰富。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是婺源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久负盛名。婺源有世界濒临绝迹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湖,每年冬天有2000多对鸳鸯来到这里越冬,有华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
婺源人杰地灵,自古文风鼎盛,是鸿儒朱熹的故里、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先生的桑梓、著名学者金庸的祖籍地。自宋至清,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保留有历代皇朝嘉奖的敕令。
徽文化体现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如在徽州民间楹联中不少都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 古代徽州民居的环境和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都有所启迪。
徽商注重商业道德,重视法制,讲究诚信。他们的一些经营方式,值得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力弘扬。徽文化中的医学、建筑学以及程朱理学的积极因素等,也非常值得专家们进一步挖掘。
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着中华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标本价值。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婺源徽文化的形成,主要源于中原士族南迁,这些移民为了躲避战乱而迁徙来到徽州的中原士族,也包括在这里做官或喜爱这里山水的人。外来移民为本土带来了丰富的儒家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
研究徽文化对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徽文化是以历史上的古徽州府为核心,它沿袭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成长鼎盛于明清,延绵古今,影响播散于海内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主流文化特征。徽州山多田少,随着人员的增加,生活需求和实际满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在南宋之后,徽州人逐渐外出经商。外出经商的徽州人凭借文化优势,迅速致富,并逐渐发展成著名商帮。
徽州商人具有长远的目光,具有开拓精神。他们将经商赢得的利润,一部分用来作为继续经营的资本,另一部分带回徽州,用来购田地、建造房屋,注重教育,培养子弟读书做官。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各种文化要素较之其他地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徽文化走向了繁荣和辉煌。很值得今日许多企业家学习和仿效。
婺源拥有大量的物质的徽州文化遗存,许多古村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民风勤劳朴实,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直观的标本,不仅是旅游和经济资源,而且也能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短暂的走马观花,既被秀美风光赏心悦目,又被古老璀璨徽文化感染。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