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下江南之南京&无锡
2012年的十一长假,我和家人一同去了华东的几个城市游玩,主要是看人,也顺便看了下风景。说真的,凡是能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才不会愿意趁着这个时候出来凑热闹,不久之前我还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赶着长假去旅游真的是很无奈的选择,但也没招,平时谁也没那么多时间。好吧,下面进入正题。工作这几年下来,我带着爸妈去了几个地方旅游,北到甘肃,西到青海,南到海南,唯独东边还没有去过,所以趁着十一放假,提前给爸妈买好票让他们过来,也顺便让自己在离开南京之前好好逛逛华东的几座城市。按照我的计划,爸妈是在9月29日中午抵达南京的,这样时间相对充裕一些,而我们的旅程也从这一天开始。D1:
南京:雨花台-中华门-夫子庙
因为是工作日,我还在实验室没法脱身,所以爸妈下火车以后按照我说的路线,坐公交车直接到达我们学校门口。他们是提前一天从兰州坐火车过来的,来南京之前还在蚌埠站带上了我的小外甥女,小姑娘这几年下来跟着我们也先后去了不少地方玩,比起当年的我算是幸运多了。
接到爸妈以后,我把他们安置在了学校的招待所,放好行李换上衣服(10月份的南京,天气还是很热的),随即就出发去了我们今天的第一站:雨花台。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2个紧紧相依的山岗组成:东岗名为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历史上曾将向西延伸至安德门外的西岗(即石子岗),与前两个山岗合称聚宝山,明朝的南京南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即由此山而得名。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
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雨花台还是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吟咏之地,从李白、王安石、陆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鲁迅、田汉、郭沫若、刘海粟、陈运和,都留下了吟咏雨花台的优美诗篇。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渐荒芜。
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此兴建烈士陵园。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集体、全国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特别要说明的一点是:雨花台现在全年对游人免费开放,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这里每年只有清明节的时候才会免费开放一天。
雨花台陵园大门由花岗石砌成,高11.7 米。大门内三面环山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烈士雕,雕像高10.3米、宽14.2米,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花岗石群雕。雕像采用了上实下虚的手法,着重刻划了烈士的面部神态。
主峰上矗立着一块42.3米高的石碑,碑身正面镌刻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金字,背面刻着纪念碑文。碑前还竖有一座高5.5米的烈士青铜塑像。
因为今天还没到十一,所以游人并不是很多,正好看到这样和谐友爱的一幕。照片中的外国美女拿着月饼掰碎了喂猫,我用英语问她不喜欢吃月饼吗,她笑着点点头,不过貌似猫也不喜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