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 荒漠最悲恸的销魂【内蒙】
对沙漠的认识,最初则是来源于小学课本上的那句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茫茫的大漠沙海,驼队在一轮红彤彤落日的映衬下,缓慢而又坚定地前行。清脆的驼铃,击碎了已经沉寂了几个世纪的黄昏,苍凉而遥远。这就是沙漠在我脑海里最初的景观。后来,我游历过撒哈拉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但一直未找到儿时对沙漠的那种梦境般的感觉。前几天去了巴丹吉林沙漠,我不但鲜活地触摸到儿时的梦想,还发现沙漠的美却远远不止这些。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西部,面积4.4万平方公里,海拔1200-1700米,它是中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这里的沙漠在风的造塑下,平地崛起,层峦叠嶂,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要不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测试,这里也许还不会被世人所知道。尤其是沙漠的西北部,至今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仍无人类的足迹。
凌晨3点,我从银川驱车赶往阿拉善右旗的雅布赖镇。大约下午一时许,等候在那里多时的张师傅,接过我车上的行李,开着他的四驱“沙漠战舰”向沙漠腹地夺尘而去。
一路上,蔚蓝的天空,金黄的沙漠,碧绿的海子,飘曳五彩经幡的敖包,一直在诱惑着我,感染着我。尤其是在众多高大的沙丘之间,分布着许许多多个内陆湖泊,当地人称为海子。这些海子在沙子的簇拥下,幽深碧蓝,有的像母亲和蔼的脸颊笑靥妩媚,有的象少女清澈的明眸含情脉脉,有的又像天穹坠落的一颗苦涩的泪珠晶莹剔透。据说沙漠腹地的巴丹吉林庙附近的沙丘和海子,则是整个沙漠中最美最经典的地方。
抵达巴丹吉林庙的时候已经是黄昏,张师傅去蒙古族阿姨家,联系晚餐和住宿。我则提着照相器材径直向庙海子对面的沙丘攀去。
夕阳下,沙峰起伏,沙脊如刃,沙坡陡峭,景象十分壮观。我坐在炽热的沙山上,用视觉抚摸着连绵的沙峰,用听觉感悟着博大的寂静,用心灵沐浴着无垠的空旷。一阵塑风扑面而来,峰顶上的沙子也“闻风而动”,我随性脱掉上衣让无情的沙子击打着疲惫的躯体。
上帝啊!人生有多少个迷茫的黄昏,有平淡的或浮躁的,有苦涩的或甘甜的,有缠绵的或酣畅的。然而,今天在这里,在夕阳下的巴丹吉林,我忘却了那卑微的掩饰和无聊的虚伪,我把自己的躯体连同灵魂融化在这金色的沙海里。因为,这里的一切都被这金色的沙子无限的简单化了。
起身环顾四周,浩瀚的沙海广袤而苍茫,形态各异的沙丘雄浑而壮美。在我的左侧沙峰上隐隐约约泛着红光,仔细一看,一位身穿红衣服的女子静静地盘坐在沙峰顶上,纹丝不动。当她注意到我在拍摄她的时候,趁着风势朝我煽动着衣服。我回应着她,也摇了摇手中的衣服表示感谢。
一轮红彤彤的落日,渐渐地端坐在对面横亘的沙丘上,整个沙漠,整个巴丹吉林庙,整个庙海子以及那红衣女人,被这落日的余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帷帐,如梦如幻。
从沙峰上下来天已经黑了,张师傅接过我手中的相机包,把我引见给一位蒙古阿姨(娜仁阿姨)。娜仁忙碌着也顾不上寒暄。
“怎么才下来啊!”我刚进门就有人和我打招呼。我楞在那里,“这么健忘啊!刚才还朝我摇晃衣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