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行慢镜头回放(2)---身价为300头牦牛的珞巴小导游
湍急的南伊曲水在谷间轰然鸣响,翻腾的浪花晶莹剔透,洁白如玉;路边搁置的巨大圆木,静静地躺在野草花之中,诉说着一段古老与沧桑……
“珞巴”意为南方人。由于居住地区交通闭塞和与外界接触少,社会发展缓慢,直到解放前夕珞巴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家长奴隶制阶段。珞巴族内部部落很多,各有不同的自称和他称。据史料记载,自公元七世纪起,珞瑜地区即归入吐善王朝建制,此后一直在西藏地方政府统辖之下。在1965年国庆节,经国务院批准,珞巴人才正式成为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享受到与其他民族一样的平等权利,1985年的国庆节,经国务院批准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诞生。
在景区,我们的导游是一位珞巴族小姑娘,面目清新,小巧玲珑,一口汉语讲得相当利索。小姑娘很健谈,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关珞巴人趣闻和佚事。其实这里的人很富裕,国家的民族政策对他们相当关照。青少年都由政府“包吃、包住、包学”,据说每家都有5000元的补贴,所以小孩子们一长大,很快就分家自立门户,享受政府补贴。另外这里盖房子,乃至养猪,养鸡、养牛国家都会给一定的补贴。所以我们在路上看到这里猪,耳朵上都戴一个金属耳环,这就是其身份证明。并依此得到相应的补贴。
小导游也谈到了这里的婚嫁习俗,
有些部落的富户盛行多妻。严格实行氏族外婚和等级内婚制,盛行买卖婚姻。小导游说这里要讨一个女人作老婆,男方一般要向女方家里交150头牦牛,如果女的是双眼皮,另加50头牦牛。小导游说自己的爷爷是个部落头人,出身高贵,显然出嫁时男方还要多出50至100头牦牛。哎呀,看到眼前这个双眼皮的小导游能值300头牦牛(约300万元),吓得车上几个小青年倒抽一口冷气:“哎呀,这么经贵呀”!接着,全车笑声四起,响成一片。小导游自己也哈哈一笑,接着讲:别人送来的牦牛再多,也与我没有关系。我阿妈会拿这些牦牛,为我弟弟换个老婆回来。这是我们这儿的风俗习惯,多年以来,都是如此……。小导游快人快语,十分爽朗。
这小导游相当活跃,很爱和人们开玩笑,人缘也特好。车子一停下来后,几个开景区电动车的藏族小伙子就围了上来,和她疯疯闹闹地扭成一团,十分开心。
游览南伊沟,人们也许会产生一种错觉:难道这里会是西藏吗?的确,这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与我们想像中的西藏恶劣生态环境相差甚远。然而,这里的确属于西藏,是名不虚传的“西藏小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