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www.huochepw100.com
游记攻略

沂澄虞济游记(六)岱宗

2017-07-27 16:51:48 火车网

沂澄虞济游记(六)岱宗23

岱庙城墙的东南为巽楼。岱庙的建筑形制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四隅之制”,即“东南巽,东北艮,西南坤,西北乾”。“四隅之制”是《周礼·考工记》中高等级建筑的一种作法,后为帝王之家使用。古代称四隅为“地维”或“四维”,其理论依据是“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岱庙城墙四角有角楼,充分说明了它的帝王规格。

岱庙的四座角楼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由五个迭落组合的上覆黄色琉璃瓦歇山顶组成的奇特整体,为重檐多角十字脊形式,两侧为单檐歇山顶,置于三个由低到高的台基上,看上去好似叠加相垒,四面显山,形成阶梯式五间相连的拐角长廊形角楼,整体建筑玲珑典雅,轮廓清晰,在阳光照耀下,灿烂辉煌,堪称古建一绝。

虽同为帝王制古建,相比北京故宫的角楼建筑典雅别致,岱庙的角楼多了一分齐鲁大地上的豪放,屋檐较为宽放。

由东边的马道下城,就是配天门东侧、唐槐院对面的汉柏院。汉柏院原名炳灵宫,或炳灵殿院。炳灵殿毁于民国年间。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桠交错,若虬龙蟠旋,相传为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禅泰山时所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汉柏院”由此得名。清乾隆时有六株,现存五株,有一株已枯死,其余四株仍虬干苍古,犹带青葱枝叶。

汉柏院原祀的炳灵公即泰山三郎,是东岳大帝的三儿子,唐以前为恶人形象,骑从华丽,俨若侯王,鲁人畏敬,过于天齐。泰山神有子,始见于《魏书》。后渐有五子、七子之说,诸子中以三郎最著名,其夫人为永泰公主。

沂澄虞济游记(六)岱宗24

汉柏院内存有历代碑碣90块,其中亭台基四周嵌23块,东墙内嵌53块,院中立14块,被誉为岱庙的小碑林。1983年9月中旬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登泰山、游灵岩寺,为岱庙题“汉柏”碑一块,立于汉柏院内。

沂澄虞济游记(六)岱宗25

篑,盛土的筐。《尚书》有文:“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比喻做事只差最后一点力量而未能完成。最早把一篑土与一座山并举,应是《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汉柏院内的这通“篑为山”碑,意在于告诉人:山,都是由每一篑土所构成,所以,“篑”即是山。

沂澄虞济游记(六)岱宗26

炳灵门内南侧碑台上有石碑三通。居中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山东左布政使、顺天府通州心斋张钦所书“观海”大字碑,此碑原在岱顶,后移至岱庙内;左侧为其跋语碑;右侧为现代书法大师、著名的“舒体”创始人——舒同所题书的“汉柏凌寒”碑。

沂澄虞济游记(六)岱宗27

汉柏院内的“第一山”碑,是北宋书法大家米芾留给泰山唯一的墨宝。米芾能文擅诗,书画皆通,还精通鉴赏,他的行书和草书,豪放不羁,外形苍劲潇洒,有“风墙阵马,沉着痛快”之评。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前人不同。米芾的“第一山”碑中的“第一”两个字是草书,字形灵秀飘逸,书法熟练,笔下有神,且有动感,尤其是“第”字,其形似盘马弯弓,中竖垂直挺拔,一笔定乾坤。而下面的“山”字,却没有这些特征,而是显得呆板,与上面的两个字相比,似乎缺乏整体的关联。难怪乎后世会有人杜撰出“山”字出自泰山酒家店小二之手的故事。

沂澄虞济游记(六)岱宗28

四川进士、射洪县人氏谢东山在岱顶东岳庙东侧的石壁上(大观峰东南侧),留下了“登泰观海”的石刻。 “登泰观海”石刻在岱庙汉柏院的东墙上还嵌有一块,没有落款,从字体看应是摹写谢东山的题刻,用来酝酿游人的登山情绪,鼓舞登山斗志。

沂澄虞济游记(六)岱宗29

1984年6月9日,邓颖超登泰山,并亲笔为泰山题词:“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其一,塑碑立于岱庙之内,其二,刻于泰山天街北侧岩壁上。

相关阅读
  • 热门旅游景点
  • 热门旅游线路推荐
  • 铁路资讯
  • 天气资讯
  • 航空资讯

出发城市

到达城市